曾经的重工业基地沈阳,正以一场深刻的城市更新,从工业“锈带”向充满生机与韵味的“嗅带”华丽转身。日前,2025“光影中国”影像采风行团队来到沈阳,见证这里兼具烟火气、人情味、时尚风、国际范的新气质,感受这里不断攀升的吸引力。
在和平区的八经咖啡小巷,深藏着26处不可移动文物和诸多历史建筑,1万余家商户、10余万居民在此工作、生活。沈阳通过“微改造+文化激活”,梳理街巷肌理,导入咖啡文化,增设艺术装置、改造建设开放共享空间,让街巷颜值提升、功能增加,一家家风格各异的咖啡馆,蓬勃“生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成为年轻人休闲会友、激发创意的新据点,老旧空间成为承载新经济、新生活的品质载体。
和平区八经咖啡小巷有着众多风格各异的咖啡馆。
向西行至于洪区丁香湖,可见水波潋滟,绿带环抱。湖畔树木15万余株,郁郁葱葱;环湖景观路绵延7.8公里,步移景异。柳堤春晓、夏荷映日、平湖秋月、璞玉凝辉,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如今这4.1平方公里的公园,已成为市民散步骑行、亲水休闲的热门去处——莲叶轻摇,鸥鸟翩飞,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正成为市民真切可感的日常福祉。
环境优美的丁香湖。
推开大东区时代文仓书房的门,便撞见沈阳藏在钢筋铁骨后的温柔底色。书房由建于1950年的东贸库改造,如今成为文化、艺术、休闲等一体的5500㎡综合性文化空间。窗外,口袋公园绿树成荫,远处的火车头、大烟囱诉说城市过往;屋内,老人捧着书静静阅读,年轻人盯着屏幕不时轻敲键盘;书架旁,红砖、木梁泛着岁月磨出的温润光泽……曾经的工业记忆被悄然酿成静谧书香,恰如沈阳这座城——既有工业时代的硬朗底色,也在时光沉淀中散发生活温情。
时代文仓书房是集文化、艺术、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浑河宛如一条丝带蜿蜒穿过沈阳,也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走进位于浑南区的沈阳国际赛艇中心,现代化都市的活力与朝气扑面而来:水面上,赛艇劈波斩浪,选手们划桨如飞;岸边,人们在绿荫下骑行、漫步,欣赏沿河风光。不远处,暮色里的浑河外滩市集热闹起来,彩色灯带勾勒摊位,暖黄灯光映出笑脸,远处盛京大剧院的轮廓与市集的灯火相映,晚风中隐约听见时光里酒吧街上的吉他声,松弛而鲜活的烟火气在城市中升腾。
热闹的浑河外滩市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车行青年大街,感受城市的活力在金廊沿线奔涌。林立的摩天楼宇褪去白日喧嚣,干净的玻璃幕墙映着万家灯火,这条轴线,书写着沈阳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的探索和努力,更见证着沈阳向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迈进的坚实步伐。据介绍,2024年,沈阳全市经营主体突破134万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09个;全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2亿人次,旅游收入超2000亿元。
“金凤凰”翱翔夜空,红灯笼汇成星河。夜晚,经过改造的老北市游人如织,曾经斑驳的青砖灰瓦被精心修缮,飞檐上的雕花重焕神采,首店经济示范区、文商旅商业综合体、皇寺广场演艺区焕然一新,功能多样、业态丰富,记忆+更新、复古+现代、文化+商业、艺术+日常,让这里成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游人如织的老北市。
城市更新,蕴含民生的温度,凝练城市的气质。如今,人们在沈阳能“嗅”到多元味道,有长子情怀,也有开放胸襟,有工业文明浪漫,也有历史悠长文韵,有都市魅力,也有文体活力……这些味道交织成沈阳的独特标识,吸引着创业者、投资者、消费者用脚步为沈阳振兴突破投票,共绘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新图景。(文:刘佳华 摄影: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