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间,振江股份(603507)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8.34亿元,实现净利润1569.34万元。同时,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29.03亿元,其中风电设备产品24.31亿元,光伏设备产品2.06亿元,紧固件产品1.18亿元,其他1.4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半年报显示,公司到2030年的在手框架订单大约有154亿元。
到2030年在手框架订单超150亿元
振江股份是国内专业从事新能源发电设备钢结构件的领先企业,生产工序完整,覆盖风电和光伏设备钢结构件设计开发、焊接、机加工和表面处理等生产全过程。公司主营业务为风电设备、光伏/光热设备零部件,紧固件的设计、加工与销售以及海上风电安装及运维服务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海上风电正迈向“深蓝”,深远海趋势明确。预计到2025年后,国内百万千瓦级、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将主要位于深远海,深远海将是十五五时期海风的确定性发展方向。同时,深远海风电项目的经济性有望增强。据《能源转型展望》预测,到2050年,漂浮式海上风电成本将下降近80%,逐步具备平价商业化开发条件。
半年报显示,近年来,公司从风电零部件制造商不断向风电产业链延伸布局,公司已成为国际知名风电主机商西门子歌美飒的总装供应商,是其风力发电机在全球唯一的虚拟工厂。同时,与其他风电主机商的总装业务也在紧锣密鼓地洽谈中。
而为迎合大兆瓦风电机组发展趋势,此前,公司相继公布了江阴和南通工厂项目,计划在江阴投资3亿元,主要用于扩产大兆瓦海上风电定转子产品等;同时,计划在南通建设海上风电产品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海上大兆瓦转子、定子系列生产制造,风电塔筒、钢管桩、导管架生产制造,海上电机总装,漂浮式平台生产制造及组装,计划投资额达50亿元。
今年8月,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南通一期项目已完工投产,今年三季度已开始批量生产。二期项目由于体量较大,目前正在建设中,会分批完工分批投产,今年年底会有部分产能建成投产。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在南通项目起量之后,公司到2030年的在手框架订单已经达到15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公司也在半年报中表示,南通一期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产能未能实现充分有效释放,导致相关固定摊销费用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利润空间。
进军外骨骼机器人领域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守“以人为本,把产品做成工艺品”的经营理念,坚定推进“两海”战略,锚定主业不偏移,抓住当下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机遇,为未来快速发展筑牢根基。
在光伏/光热设备领域,公司生产的固定/可调式光伏支架已广泛应用于地面光伏发电系统,生产的追踪式光伏支架自2015年销往海外客户。
在被誉为“工业之米”的紧固件领域,公司表示,公司通过采用差异化、特色化的竞争策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扩大公司产品性价比优势,加快进口替代的进程,逐步向风电、光伏市场渗透。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产品、风电光伏核心紧固件的研发,丰富公司产品链,优化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份额,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在细分行业的领先地位,力争成为行业内世界级的领先制造商。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公司正在进军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据了解,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智能和机械动力的可穿戴装备,通过提供力量辅助增强人类行走运动及重物负荷等能力。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老龄化社会需求、产业升级及技术成熟三大因素。目前,外骨骼机器人不仅在工业、物流、户外运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还在医疗康复和养老场景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42.2%,中国市场规模增速更快,2025年预计达42亿元,2023—2028年CAGR为50%。
半年报显示,针对公司所处的重工业特殊岗位人员劳动强度大、劳动力不足等实际情况,为了减轻车间员工的劳动强度,公司与研发团队共同成立机器人公司,专注于外骨骼机器人的智能控制算法及仿生学设计的研究,2024年已有4项专利申报,主要涉及上肢助力外骨骼、腰部助力外骨骼的总体技术和核心部位的组件技术,预计2026年有望实现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