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诺和:上半年盈利1.3亿元 创新药管线矩阵进一步完善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燕云2025-08-29 11:06

8月28日晚间,阳光诺和(688621)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5.9亿元,同比增长4.87%,保持稳健;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货币资金余额6亿元。其中,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8413.75万元,较上年同期实现显著改善,同比增加1.49亿元。

对于现金流量净额显著改善这一积极变化,阳光诺和公告中表示,公司进一步强化应收账款全流程管理,通过优化回款机制、加强客户信用跟踪等举措,有效提升了项目资金回笼效率,直接推动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提升。

不难看出,上半年阳光诺和继续保持了稳健的盈利能力,同时还体现出公司回款效率高、现金流充沛,标志着公司经营质量过硬,造血能力持续稳步提升。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完善创新药管线矩阵

近年来,在“自主创新+技术转化”双轮驱动战略的引领下,阳光诺和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搭建符合国际标准的研发平台,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紧密的产业协同网络,加速实现进口药物的替代进程,并通过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截至目前,阳光诺和已成功形成二十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在研管线,广泛覆盖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重要治疗领域。这些在研管线不仅代表了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更是对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刻洞察和前瞻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诺和全资子公司诺和晟泰凭借其卓越的研发实力,正在积极推进多个创新药项目的临床研究。

其中包括一款在研创新药“STC008注射液”,该药物的主要适应症为治疗晚期实体瘤的肿瘤恶液质,这是一种在肿瘤患者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市场巨大且临床急需,目前国内市场尚无针对该适应症的专用治疗药物。STC008注射液的临床试验进展标志着公司在肿瘤治疗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有望填补该领域国内治疗药物的空白,为肿瘤成为可控慢病这一愿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临床CRO业务稳步增长,深度强化平台建设

阳光诺和坚持“临床前+临床”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在临床前研究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新技术平台的投入力度,不断拓展前沿技术的应用边界,强化技术专家和人才储备,确保研发项目的高质量推进。

在临床研究方面,公司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以最高标准交付。凭借卓越的服务质量与专业能力,公司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与信赖,推动市场订单保持稳定增长,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半年,公司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实现营收2.8亿元,同比增长29.05%,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与华为云合作开发基于盘古大模型的AI多肽分子发现平台,借助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AIDD)技术,大幅提升分子发现与优化能力,为多肽药物设计提供精确理论支撑,加速多肽类创新药的研发与应用,将有望为公司构建新的增长点奠定基础。

此外,阳光诺和还精心打造了四大专业平台,构建起强大的临床试验服务体系。临床试验研发平台下辖医学及临床运营两大板块,确保从医学策略到临床执行的无缝衔接。

截至上半年,阳光诺和在全国设立19个常驻点,与超过300家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临床合作关系,形成了广泛且高效的临床试验网络。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多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临床试验项目。

通过多年的积累,阳光诺和已形成了丰富的创新药物及改良型新药的临床研究经验。服务范围广泛覆盖内分泌、镇痛、呼吸、肿瘤、心脑血管、泌尿系统、医美等多个治疗领域的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设计与实施。凭借专业的团队、严谨的流程和广泛的合作网络,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精准、合规的临床试验解决方案,助力医药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整体上看,阳光诺和拥有的“临床前+临床”综合研发服务模式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有利于提高药物开发成功的概率和研发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司订单获取的能力。随着创新药管线矩阵的进一步完善,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以及强化专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深入,有望进一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燕云)

责任编辑: 刘少叙
校对: 王蔚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