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 期货市场持续做好五方面工作
来源:证券时报 2025-08-21 A005版作者:魏书光2025-08-21 06:53

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近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正式召开。

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司副司长王颖出席论坛并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国际经贸秩序深刻调整,不确定性成为全球经济关键词。历史证明,作为专业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平台,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越多,期货市场的独特作用愈发凸显。期货市场需要更加凝心聚力,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推进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王颖认为,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做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不断扩大期货及衍生工具覆盖面,更好满足市场风险管理需求。

二是坚定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稳步增加特定品种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境内期货期权品种范围,着力增强境外客户参与我国期货市场的便利度。

三是不断深化市场服务。持续完善产业服务模式,引导龙头企业更好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稳定生产经营,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产业服务商开展风险管理,持续改善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的制度环境。

四是提升行业机构专业能力。结合当前外部环境特点,针对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切实困难,加大业务和产品创新力度,打造更加多元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为产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五是强化研究驱动发展。以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为契机,充分汇聚各方研究合力,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研究能力,面向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要,以及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研究驱动力。

“深化储备品种研究,持续推进符合实体经济需求的衍生品研发。”郑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熊军在致辞中强调,将紧扣国家战略和实体发展需要,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有序推动钢坯、水泥、鸡肉等品种研发,探索推广更多短期期权;同时,结合自身在能化、盐化等领域的品种禀赋,围绕已有优势产业链上下游、左右端扩展,持续丰富衍生品工具类型。

随着期货市场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服务能力正不断增强。去年年底以来,国内期货市场新上市多晶硅、铸造铝合金、纯苯、丙烯等重要品种,可服务和辐射的国民经济领域更加广阔。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提升,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48个主要品种的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

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共上市47个品种,形成了聚酯、煤化工、盐化工、油脂油料、软商品和果品等多个品种板块,为相关产业企业避险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工具体系。其中,棉花、尿素等多个品种的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95%以上的PTA生产企业、90%以上的硅铁生产企业、85%以上的重点制糖企业集团、80%以上的甲醇贸易企业、75%以上的玻璃龙头企业等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

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是增强国内外市场联动效应的关键环节,更是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现阶段,郑州商品交易所共有26个期货期权品种对合格境外投资者(QFI)开放,开放品种数量位居国内第二。近170名QFI客户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开户,来自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在持续深化国际化品种研发,落地PTA保税交割,适时扩大QFI可交易品种范围,力争实现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并稳步推动与境外期货交易所结算价授权合作。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