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倍基”超百只!行情还能维持多久?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夏悦超2025-08-19 21:44

近期,A股市场持续反弹,上证指数突破近十年新高,并稳定在3720点附近,成长风格表现尤为优异。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北证50指数、科创200指数年内涨幅双双超过50%,中证2000指数年内涨幅超过30%,科创50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0%。

这些科技成长风格的宽基指数明显领跑大盘风格的宽基指数,相关权益类基金表现出色,近一年净值涨幅超100%的基金更是达到上百只。

从近一年的表现来看,北交所主题基金领跑全市场基金,其次是金融科技、人形机器人、医药等主题基金。从基金类型来看,领涨的权益类基金中,主动管理型基金占据多数。

不过,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些科技成长型基金净值已实现翻倍,投资者需要注意科技板块的估值泡沫、技术迭代、市场波动等风险。对于市场走势,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市场风险偏好或仍有波动,但下行空间相对有限。

成长基金大涨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近一年来有3只基金净值涨幅超200%,均为北交所主题基金,分别是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和汇添富北交所创新。

同期,净值涨幅排第四的是1只中证香港证券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排名第五和第六的分别是重仓数字经济和机器人相关板块的基金。多只金融科技ETF以及机器人、北交所主题基金近一年的净值涨幅靠前,而今年在大反弹中表现突出的多只创新药主题基金净值实现翻倍。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共有137只基金近一年净值涨幅超100%,同时还有10只基金近一年净值涨幅在99%至100%之间(仅统计初始基金,下同)。

在这些近一年净值涨幅超100%的基金中,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达到103只,被动指数型和指数增强基金的数量仅34只。从涨幅居前的基金表现来看,在A股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主动选股的基金相比被动基金更能创造超额收益。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细分来看,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弹性相对其他基金更强,多只业绩居前的北交所、人形机器人等主题基金均是偏股混合型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近一年涨幅超40%,且经历了几轮上涨,比如去年的“9·24”行情,今年年初至3月中旬的上涨,以及4月7日至今的大涨。

有一些偏股混合型基金抓住了市场上涨的机会,自4月7日以来实现净值大幅上涨,跻身“翻倍基”行列。在上述近一年净值涨幅超100%的基金中,有50余只基金4月7日至8月18日区间净值涨幅超过50%,更有2只基金区间净值涨幅超过100%。

整体来看,近一年来净值上涨表现突出的基金均与成长风格相关,且押中了今年几大火热的科技赛道,比如人形机器人、AI算力、创新药等。

对于已实现净值翻倍的科技成长型基金,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投资者需要特别警惕三类风险:首先,估值泡沫风险,当企业实际业绩无法支撑过高估值时,可能引发深度回调;其次,技术迭代风险,科技行业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当前领先技术可能很快被新兴技术取代;最后,市场波动风险,科技板块通常具有较高的波动性,短期市场调整可能导致基金净值剧烈波动。

行情如何持续

成长型基金近期表现强劲,市场持续反弹主要得益于成长板块的发力。行情能否延续,成为当前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

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市场上涨的核心来自牛市思维的强化,增量资金持续入场,同时中美关税继续缓和。

“从资金面看,近期市场成交额持续保持高位,并创出阶段性高点,应当认识到ETF、行业主题基金、两融等资金的直接来源大多数为个人投资者。上周金融数据披露,国内储蓄余额接近161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105万亿元,较去年末也增加了近10万亿元;从7月份的金融数据看,出现了明显的储蓄搬家情况,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额高于季节性;我们认为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将延续。”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

国泰基金认为,尽管短期市场风险偏好或仍有波动,但下行空间相对有限。9月3日阅兵等积极事件有望对市场情绪形成有力支撑,流动性充裕下交易拥挤度压力消化后,市场或再度上攻。中长期来看,无风险收益下沉、资本市场改革提速,将推动指数中枢逐级抬升。

对于后续关注的方向,众多机构和业内人士普遍更看好科技行情。

曾方芳表示,在当前的AI产业周期中,科技板块持续领跑市场,其中上游算力基础设施、半导体设备材料及AI应用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其他领域也呈现出轮动上涨的投资机会。

摩根士丹利基金继续看好以下几个方向:一是科技成长领域,当前AI应用、半导体等板块性价比更高;二是中国制造,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军工甚至医药等,其中优质的公司值得关注;三是新消费,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海外市场拓展也极为顺利,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

国泰基金则继续看好AI、非银金融、港股红利、“反内卷”等方向。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