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信号?超七成股票ETF规模上升!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余世鹏2025-08-19 18:39

8月19日,最新数据显示,在8月18日的大涨行情中,逾800只股票ETF实现了规模提升,在全部约1100只股票ETF中占比超过了70%。另一方面,800多只股票ETF提升的合计规模,只有400亿元出头,升幅1.26%。

针对这种“占比高、规模小”现象,公募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规模增长的数量占比来看,大涨的确激发起了市场热情,但投资者预期转变和主力资金形成势能是需要时间的。股票ETF的规模增长,匹配当前市场量能、指数上涨速率。从过往一段时间看,股票ETF日均成交额等指标在持续改善,A股新一轮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13只ETF规模增长超过10亿元

据Wind统计,8月18日大涨之后,股票型ETF的规模从35131.71亿元提升到35574.63亿元,增量规模为442.92亿元,提升幅度为1.26%。从数量占比来看,一共有802只股票ETF实现规模上涨,在全市场近1100只股票型ETF中占比超过70%,其中有13只ETF规模增长超过10亿元。

具体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当天规模增长近35亿元,整体规模逼近4000亿元关口。易方达创业板ETF当天实现的规模增长同样超过了30亿元,总规模约为940亿元出头。易方达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这两只“千亿”级别的宽基ETF,均实现了逾20亿元的规模增长。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的规模增长,均超过16亿元。

除宽基ETF外,8月18日的证券、互联网等主题ETF实现了规模增长。其中,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当天规模增长了15.77亿元,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规模增长14.86亿元。此外,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和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一天内规模增长,均超过了10亿元。

8月18日实现规模增长的,还有人工智能、芯片、军工等热门主题ETF。其中,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规模增长逾7亿元,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和国泰中证军工ETF的规模,均实现了近5亿元增长。

从资金交易维度看,18日股票型ETF的主动买卖金额均在千亿元以上。其中,主动买入和主动卖出金额最大的是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金额分别为168.19亿元和162.46亿元。此外,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的主动买入额均超过30亿元,均大于对应的主动卖出金额。

释放趋势信号

作为工具型投资品种,具有场内交易属性的ETF一直有着“市场风向标”之称。从过往一段时间看,股票型ETF在8月18日释放的信号不仅在于一天内的资金流入和规模增长,更在于其释放的趋势信号。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6月以来至8月18日之前这段时间里,股票型ETF的11个完整周数据中,除了7月13日当周(指7月7日至7月13日)有4.40亿元的微幅净流入外,其余10周均为资金净流出的。其中,8月3日对应的周净流出达到381.97亿元,7月6日、8月17日所在当周,股票ETF净流出均超过200亿元。8月18日,股票ETF净流出状态得以扭转,实现了净流入。

北方一位公募投研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市场行情好转需要投资者预期转变,这是需要时间的。从过往情况来看,股票ETF资金流动情况具备一定参考意义。从规模增长的数量占比来看,8月18日的大涨,的确激发起了市场热情。但也要看到,投资者预期转变和主力资金形成势能,是需要时间的。过往一段时间里,股票ETF的日均成交额等指标已在持续改善。

同花顺iFinD数据以周维度统计的股票ETF日均成交额显示,上周股票ETF日均成交额为1107.76亿元。从上周往前推4周,股票ETF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824.63亿元、1037.98亿元、1025.09亿元、803.49亿元。但在8月18日,股票ETF的日均成交额突破1400亿元,达到了1454.54亿元。

逐步走向慢牛格局

深圳一家公募在8月18日夜里发布的预判观点表示,A股实际上在8月18日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就表现出了逐步增强的势能,经历连续上涨后投资者需要关注资金获利了结的波动。该公募认为,从中期维度看,要重视A股市场资金面变化,如果市场赚钱效应持续回升,资金面的影响可能会阶段性超过基本面。

华宝基金认为,8月A股的上涨和6月底—7月不太类似,在突破关键点位后机构、保险、外资等价值资金加速入市。就风险来看,短期上证指数量能在2—3万亿,仍处于合理水平,不同于2024年10月散户跑步入场,10月8日量能达到3.5万亿后,见顶回落,当时上涨速度极快。当前,市场量能和指数的上涨速率不快,向下风险相对可控。

“伴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温和修复,市场或将逐步走向慢牛格局,中国资产价值在国际上将得到重估。”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2015年的“牛市”是纯粹的流动性驱动的市场,上行较快但是根基不稳。当前A股市场可视为“慢牛”格局,‌其核心逻辑是政策组合拳(如新国九条等)驱动资金流入与企业盈利改善的正向循环。

陈显顺还说到,‌当下“慢牛”与历史相似点,‌是均依赖政策托底(如历史上2017年经济复苏期),以估值修复和慢速增长为特征,资金轮动遵循“高股息+成长”的哑铃配置逻辑。‌不同点‌在于,当前国力支撑更强‌,外资与产业升级‌更为显著。

校对:李凌锋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