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儿科医院诊疗迈向精准化,新生儿重症救治仍面临挑战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钱童心2025-08-15 14:28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大龄产妇的比例上升,以及双胎妊娠、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普及,新生儿危重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新生儿科的诊疗也面临新的挑战。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一名胎龄仅30周、体重仅1300克的“掌心宝宝”接受了高难度心脏手术。这名早产儿不仅面临超低体重的生存挑战,还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新华医院多学科团队的救治下,患儿转危为安。

新华医院儿心脏中心主任陈笋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早产儿的救治水平已经较过去有很大的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高了,但是患儿存活后也还会留下一些后遗症,例如神经系统的问题。”

陈笋称,早产是一个比较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早产儿的救治费用较高,需要联合多学科团队,凭借医院“产前-产时-产后”丰富的一体化管理经验,才能提升救治率。

新华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夏红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几年全国出生率虽有下降,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救治的患儿中,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比例有所升高。这与母亲有慢性疾病,高龄,妊娠期高血压,宫颈机能不全,试管婴儿,出生缺陷等因素均有关。

她表示,随着救治能力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逐年提升的同时,救治存活的早产儿的胎龄和体重均越来越低。“胎龄和体重越小的早产儿,脏器发育不成熟,并发症也增加。”夏红萍说,另一方面,在NICU的住院时间长,也导致住院费用高,且存在远期不良结局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对于需要长期呼吸支持的超早产儿,不能及时出院,随着月龄的增加,需要家长陪护的时间比较长,这种情况相对住院费用也比较高。”

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颜崇兵在近日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头部三甲医院的新生儿病房主要以危重症新生儿以及疑难罕见疾病诊治为主。早产儿的器官发育不全、免疫系统脆弱,细微的病情变化就会让生命稍纵即逝。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生命最初的“生死防线”。颜崇兵表示:“新生儿科作为一个平台科室,承担了出生28天之内新生儿的重大疾病诊疗,例如极/超早产儿的重症监护、败血症及脑膜炎等重症感染、以及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遗传代谢病在内的各种先天性出生缺陷等。”

为推动新生儿诊疗精准化,上海几家头部儿童医院都已进行了大量投入。去年,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全新的新生儿诊疗中心启用,设有四个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患儿“不出楼”就能实现从救护车到床旁以及随访的全流程,实现各个科室优质资源整合,并集中所有新生儿重大疾病、专病、危重复杂疾病的诊治与研究,为优生优育提供更多学术依据和支持。

人工智能在应对新生儿救治方面也发挥了作用,相应的AI大模型也在开发中。例如,针对早产儿常见的脑损伤风险,AI大模型可结合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精准预判复查时间窗;面对严重感染,系统能整合实验室指标与循证医学证据,推荐个性化抗生素方案,避免治疗过度或延误。

颜崇兵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年来,国家也已经意识到过去长期以来儿科所面临的调整,从政策方面对公立医院儿科整体的扶持力度正在加大。“政策已经有所倾斜,具体体现在同样的诊疗措施对新生儿的收费会比成人或者大儿童稍微高一些。”

但他表示,目前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配比相对于成人ICU病房仍然较低,并且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劳动服务的价值还难以在收入方面得到体现。“很多人认为婴儿的护理要比成人简单,但恰恰相反,婴儿需要更高技术、更精细的护理,比如每2-3小时就要喂奶、换尿布,这种护理频率比成人更高。”颜崇兵表示,“但目前ICU的床护比要求是不低于1:1.5,而成人ICU的床护比的要求是不低于1:3。”

颜崇兵曾经赴加拿大参加了一年的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他还发现,在加拿大一个上了呼吸机的新生儿常规有1-2名护士进行护理,而国内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一名护士最多要管4-5个新生儿。

他指出,尽管这两年头部公立儿科医院在危重复杂疾病的诊治方面加大投入,并开拓高端家庭病房等增值服务,但整体来看,公立医院儿科的规模是有较明显的缩减的,一些医护人员也因床位数量的减少而被分配去医院的其他科室。

“与2016年至2017年我国因二胎放开而带动的生育高峰时期相比较,全国各地儿童专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病人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地区甚至降幅超过一半。”颜崇兵表示,“儿科医院绩效因出生人口下降产生的影响还会持续,但我们也希望看到国家推行的一些政策,能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内显现出效果。”

他还表示,未来儿科的理想发展格局是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并通过民营医院的发展对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形成补充。“私立医院可以靠服务的优势补足一部分高端医疗的需求,而头部公立医院则主要聚焦疑难重症的救治。”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