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数据流通节点城市将扩大到50个左右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连润2025-08-15 07:26

8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数据在推动“人工智能+”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至关重要。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

对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夏冰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预计到今年底,我国数据流通节点城市规模将扩大到50个左右,覆盖80%的省(区、市),为数据规模化跨域流通奠定设施基础。

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刘烈宏表示,国家数据局体系化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推动海量数据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在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方面,去年推出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今年还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刘烈宏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倍、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了34倍、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刘烈宏说,集成电路加快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

此外,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新增超100个新型职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为数据规模化跨域流通奠定基础

对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夏冰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数据局制定下发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制定了数据基础设施参考架构、明确了“三统一”的互联互通要求,提出了匿名化处理等9项重点技术规范。

“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包括北上广深杭等25个城市在内的城市节点,布局了16个省(区、市)的数据基础设施架构,并在7月底全面完成互联互通。

预计到今年底,我国数据流通节点城市规模将扩大到50个左右,覆盖80%的省(区、市),为数据规模化跨域流通奠定设施基础。”夏冰表示。

此外,夏冰介绍,“十四五”期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接入了各类主体超过2000家。在设施应用方面,支撑政务治理、金融风控等上百个场景应用,上架了近万个数据产品,形成了以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安全支撑为重点的良好产业发展态势。

面向“十五五”,夏冰表示,将进一步聚焦高质量的标准构建、大规模的设施部署、市场化的生态运营,持续打造便捷高效、自主安全、世界领先的国家级数据基础设施,有效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试点“数据语料作价入股”模式

针对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提质扩量,刘烈宏表示,截至6月底,我国已经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总体量超过400PB(1PB可存储约5亿张2MB大小的高清照片,400PB的总量相当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的140倍左右)。

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也推动了数据交易需求的攀升。刘烈宏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数据交易机构挂牌的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到了246PB。上海、天津、安徽等地正在试点“数据语料作价入股”等新模式,引导企业将高质量数据集折算为股权投入到相关企业。高质量数据集的发展需要数据标注产业的支撑,国家数据局已布局了成都、沈阳、合肥等7个数据标注基地。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通过体系化布局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加快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数据高地,也将推动全社会强化数据要素价值认同,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共创,培育‘为优质数据买单’的市场共识。”刘烈宏说。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