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财政部与税务总局重磅发布《关于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2025年第4号),明确自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及金融债利息收入将恢复征收增值税。这项政策在债券市场激起千层浪花,重塑着整个行业的投资格局。
一、政策要点解读
公告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三个关键点:
1.时间节点明确: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将纳入征税范围,而此前已发行的债券仍享受免税政策。
2.金融债券定义精准:政策涵盖的金融债券,是指在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及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且由金融机构持有的有价证券。
3.税率差异化设计:不同投资者适用不同税率——银行自营等一般纳税人按6%征税、资管产品适用3%简易征收、个人投资者月利息收入10万元以内可免税。
二、公募基金税收优势显现
在最新的政策推动下,公募基金的竞争优势或迎来飞跃。银行、券商、保险等机构直接投资债券需缴纳6%增值税,而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税率为3%。这一减半的税负差距,直接转化为收益优势。其次,重点配置存量老券的利率债类ETF因其持有的存量债券享受免税待遇,或成为资金争抢的“免税黄金通道”,新资金涌入可能进一步推高ETF价格,带来双重收益,即免税+溢价。最后,增量资金蓄势待发:银行理财等机构为规避高税率,可能大规模通过公募基金“借道”配置债券。这一趋势将形成强劲的资金虹吸效应,为市场注入新活力。抓住政策窗口,布局税优红利,公募基金短期或将成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省税增效”的较优选择。
三、不同类型的基金受影响分析
债券增值税新政对不同基金产品的影响差异显著:
1.利率债基金面临压力:货币基金和利率债基金因高比例配置利率债(通常约占利息收入80%),中长期来看,预计收益率将下滑。
2.信用债基金影响有限:由于利率债配置比例较低(通常不足10%),增值税新政对其影响微乎其微,收益率浮动较小。
3.老券基金价值凸显:重点配置8月8日前发行债券的基金将享受免税优势,这一政策红利将持续至债券到期,使其成为当前市场上极具吸引力的稀缺品种。
四、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面对政策变化,不同投资者需采取差异化应对措施。公募基金投资者应审视持仓基金的债券组合,若基金主要投资于新发行利率债,需警惕收益下行风险,可考虑转换为持有旧债或续发旧债比例高的基金。由于信用债基金受新政影响较小,且因利率债免税优势减弱,因此可适当增加信用债基金的配置。
债券税后收益率持续走低,凸显银行股等高股息率资产的配置价值。这类类固收资产的税后收益优势显著,投资性价比凸显。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正成为稳健投资者的优选。
值得关注的是,新政为个人投资者也预留了税收优惠空间。依据2023年第19号公告,个人投资者月利息收入不超过10万元(季度不超过30万元)可继续免征增值税,该政策有效期至2027年底。免税额度充足:10万元月度免税额度相当于每人每年120万元“利息免税池”,覆盖绝大多数散户需求。
债市风云变幻,收益率曲线正悄然重塑。8月8日临近之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7%关口,市场对老券的热度持续升温。值得关注的是,重点配置存量老券的利率债类ETF凭借其独特的免税优势,或成为银行、保险等机构资金的"避税港湾"。另外,月利息收入10万以内的个人投资者也能享受利息免税政策,在这场税改中意外斩获特殊红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海富通基金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不对本材料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对因使用本材料信息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