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监管局8月11日消息显示,今年加大力度开展针对非法存贷款中介乱象的专项打击行动,通过压实银行机构责任、全面开展线索摸排、形成央地协同共治合力等方面的举措,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北京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非法存贷款中介乱象是现阶段金融领域“黑灰产”的主要表现之一,北京金融监管局坚决整治,已连续三年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今年北京金融监管局加大力度,推出“强责任、全覆盖、严打击”的组合拳。具体来看,一是压实银行机构责任,要求辖内机构加强助贷业务管理,严禁机构与非法存贷款中介开展合作,严禁银行员工与非法存贷款中介内外勾结;二是全面开展线索摸排,通过大数据分析、日常监管、机构报送等手段,排查发现辖内疑似非法存贷款中介线索;三是形成央地协同共治合力,积极联动相关部门,深化源头治理与行刑衔接,加大网络不良金融信息处置力度,合力打击非法团伙,从严从快惩治银行“内鬼”,对非法存贷款中介乱象形成强力震慑。
北京金融监管局进一步提示指出,非法存贷款中介问题表现形式复杂,不法分子常见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虚假营销与低息诱惑。对外声称“与银行有合作”“可通过内部渠道办理贷款”或冒充“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所谓“额度高、利率低”的贷款,实际收取高额服务费,导致消费者贷款成本远超预期。二是违法包装骗贷。瞄准资质不足的小微企业或征信白户等特定人群,协助借款人虚构工作单位、贸易合同、银行流水、资产规模等申贷材料,甚至勾结银行机构个别员工,共同骗取通过授信审批、实现贷款发放,借款人则为少量报酬甘愿成为“职业背债人”。三是实施“套路贷”犯罪。以“小额贷款公司”等名义诱导借款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或变相“担保”等相关协议,制造贷款交付的银行流水痕迹,随后通过设置违约陷阱、恶意垒高借款金额、虚假诉讼、暴力胁迫等一系列手段非法占有借款人财物。
北京金融监管局表示,广大金融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远离非法存贷款中介,珍惜个人信用,严守法律底线,不轻信、不盲从,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