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鼓励企业参与基础研究,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来源:界面新闻作者:杨舒鸿吉2025-08-05 15:39

上海近期出台《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通过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助力科技企业参与基础学科研究。

《若干措施》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实力、有较大基础研究投入的企业,根据每年企业基础研究的投入情况,按标准给予相应额度的一次性财政补助,最高每年1000万元;对企业、社会力量设立的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在沪支持的基础研究项目,按照基金会投入的50%给予共同支持。

上海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2024年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左右,高于全国6.91%的平均水平。

8月4日,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对界面新闻表示,这与国际创新型城市普遍15%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企业支持基础研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能力依然较弱,创新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屈炜称。

目前,上海国资系统企业牵头建设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建3家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实验室,组建2个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涵盖创新免疫治疗、聚烯烃材料、特种电缆、质子治疗、可信数据流通、抗体偶联药物、汽车芯片等多个前沿领域。

每年上海高校科技经费投入中有近20%来源于企业投入,校企已联合共建了近千个联合研究平台。

从国际情况来看,支持基础研究的资金渠道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更为多元,上海的渠道来源相对单一,尤其是企业在投入和参与基础研究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早在2021年,上海设立基础研究“探索者计划”,由企业出题、共同支持相关基础研究。目前参与企业已经从最初的2家拓展到了22家,覆盖了在沪央企、国企、民企和外企。

此次《若干措施》明确了在参与“探索者计划”时,市科委和合作企业按照约定的出资比例共同出资,逐步构建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

针对本市注册企业利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产生的费用,通过“科技创新券”、张江专项发展资金等给予补助。

对企业出资给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按100%在税前加计扣除。

同时,上海通过《若干措施》引导国有企业主动布局基础研究并加强考核,在年报统计表中单列基础研究支出类目,根据规定加计视同于利润。

另据记者获悉,上海国资委近日牵头成立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旨在推动基础学科研究。

作为此次《若干措施》的配套措施,上海市国资委称,基金会将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重点支持芯片、通用大模型等领域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创新项目。同时聚焦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脑科学等前沿基础学科、交叉融合领域,支持一批创新性强、争议大、风险高、无共识项目。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