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运行情况。
7 月份,制造业 PMI 为49.3%,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比上月均略有上升,提示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回升。
制造业PMI指数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指数快速走高。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主要原因是近期反内卷牵动市场预期。
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7月,制造业PMI指数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王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制造业PMI指数回落主要原因是当月反映市场需求的新订单指数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至49.4%,再度进入收缩区间。背后原因可能是上半年外部经贸环境波动向出口传导,外需走弱。可以看到,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
从内需角度看,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在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指数差值为2.3个百分点(前值为2.5个百分点),表明内需有所波动。而且差值弱于一季度均值(2.7个百分点)、二季度均值(3.1个百分点)和2024年四季度均值(2.7个百分点)。
王青认为,7月生产指数为50.5%,继续处于扩张区间,但较前值下行0.5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源于当月部分地区高温、暴雨洪涝灾害等影响企业生产,但主要是受需求端走弱拖累。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供需两旺,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持续位于扩张区间。
反内卷效果初显
7月,制造业PMI指数中两个价格指数快速走高。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5%,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重回景气区间。出厂价格指数为48.3%,虽然仍处收缩区间,但较前值回升2.1个百分点。
王青认为,两个价格指数快速走高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反内卷牵动市场预期,国内主导的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冲。另外,受此影响,7月高耗能行业PMI为48.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改善。
杨畅分析,从业人员指数为48.0%(前值47.9%),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仍在景气线下。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4%(前值48.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仍在景气线下,表明市场继续去库,并且去化速度加快。
杨畅认为,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指数的差值为3.2个百分点(前值为2.2个百分点),指向制造环节的利润空间边际收窄,利润向上游流动。
旅游相关行业较为活跃
7月服务业PMI为50.0%,较6月下降0.1个百分点。民生银行研究团队认为,7月以来,非制造业扩张程度放缓,基本符合淡季特征。
分行业看,王青分析,一方面,暑假来临带动与居民出行和消费相关的交通运输、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PMI处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旅游相关行业市场比较活跃;但另一方面,近期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对整体服务业景气度拖累较大。
具体看,7月旅游相关行业市场较为活跃,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
民生银行研究团队指出,从佐证指标看,随着暑期到来,7月国内航班执行量、四大一线城市地铁客运量月均规模环比均上行,电影票房环比显著上行,显示居民出行、娱乐等相关服务业景气度较高。
7月建筑业PMI指数为50.6%,较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民生银行研究团队认为,建筑业PMI指数降至2月以来最低水平,弱于季节性。
王青认为,一方面,7月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建筑施工,历史上当月建筑业PMI指数多现环比下行;另一方面,近期楼市降温也会对房地产项目施工有一定拖累。此外,上半年宏观经济走势偏强,基建稳增长需求也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