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基金投顾业务规模大幅增长 高净值客户争相入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李娜2025-08-01 07:33

当下,A股“牛市氛围”渐浓,曾在震荡期承压的基金投顾业务,终于挣脱蛰伏期的桎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行业标杆中金财富买方投顾业务规模突破千亿元;与此同时,华宝证券、华安证券等多家券商基金投顾业务,也实现了规模与客户数的大幅增长,从中小散户到高净值群体,从零售端到机构端,客群版图持续扩容,多元资产策略的迭代升级,正推动行业从规模冲刺迈向生态重构,而试点转常规与配置范围扩容的业内呼声,更勾勒出基金投顾业务向纵深发展的迫切诉求。

基金投顾规模扩张

在A股“牛市氛围”渐浓之际,作为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抓手的基金投顾业务,终于迎来了显著的发展。

2025年7月,中金财富宣布买方投顾资产保有规模跨越1000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拥有试点资格的绝大多数券商,基金投顾业务规模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作为公司的特色业务,2025年,华宝证券基金投顾延续此前确立的“策略工厂”业务模式,积极布局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理财解决方案。截至7月中旬,华宝证券基金投顾规模突破55亿元,客户数超过15万户,较去年末分别增长40%和20%,其增长的规模主要来自多元资产组合策略、“固收+”策略。

从华安证券基金投顾业务的相关数据看,截至7月中旬,其签约资产较年初增长超两成,服务客户复投率升至40.4%,较年初增长4.7%;平均持有时间延长至204天,较年初增长33天。投资收益方面,基金投顾签约客户整体盈利占比达84.7%,比非基金投顾客户高出19.8个百分点,平均收益率也领先1.3个百分点。此外,华安证券基金投顾业务规模增长主要得益于“固收+”产品。截至7月25日,“固收+”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了1300%。

一家中型券商的基金投顾人士则透露,“2025年以来,公司基金投顾业务规模增速在6%~8%,主要驱动力来自权益类产品(股基)的增长。我们公司一直以来都以权益类业务为主,固收及‘固收+’产品占比很低。”

此外,一家小型券商的基金投顾人士坦言,“今年上半年,公司基金投顾业务规模增长了约5亿~6亿元,主要增量来自‘固收+’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试点开启以来,基金投顾业务已历经多次扩容,不过,此前市场并未为基金投顾业务提供快速发展的土壤,特别是2022年成立的一批中高风险权益投顾组合,因缺乏赚钱效应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2025年A股市场回暖后,基金投顾业务迎来转机。随着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部分公募基金净值接连创出新高,部分投顾组合也实现扭亏为盈。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8日,17只主投国内资产的明星中高风险投顾组合,年初以来的平均收益达到12.89%,且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华夏财富“积极进取组合”收益率为22.02%;银华基金“悄悄盈组合”以19.88%的收益率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只成立于2022年2月的投顾组合,均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扭亏,成立以来的收益分别达到12.04%和8.92%。

积极拓展客户范围

在市场回暖背景下,多家券商选择顺势而为,在调整和丰富基金投顾业务策略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客户范围,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数量得到不同程度增长。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2025年以来,华宝证券对投资组合的设计和推介进行了多维度调整,策略选择上更加重视多元资产、中国资产,策略管理上加大对“组合降波”的考量,以更好适应当前理财人群的实际需求。

“今年以来,我们对前期布局的‘时光旅行者’‘永久组合’‘多利宝’等侧重多元资产的组合加大推介力度。同时,将微盘、港股等资产纳入相关策略。”华宝证券相关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宝证券基金投顾业务客户仍以10万元持仓以下的中小客户为主,但今年以来持仓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也在增多。

面对不同类型客户的诉求,华宝证券认为,普通客户核心诉求是“操作便捷+收益稳健+持续服务”,为此执业机构需要更加注重提供“每周发车”等持续性的服务,对于高净值客户,则是资产保值优先,更加关注跨周期的配置能力。

华安证券表示,基金投顾业务方面,新增了机构客户群体,让客户结构更加多元,也为业务拓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比如,华安证券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了“画像”:高净值客户侧重资产稳健增值,偏好“固收+”等抗波动产品,投资期限长;普通客户对短期收益敏感,资金量较小,偏好低门槛、易操作的策略,如目标盈策略;新增的机构客户资金规模大、投资周期相对固定,更注重投资的合规性、安全性以及与自身长期发展战略的匹配度,在投资策略上更倾向于能满足其特定资金用途的定制化方案。

策略方面,华安证券今年以来选择以“固收+”策略为核心,同时推出目标盈策略和绝对收益型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机构则是尝试拓展新的模式。

上述中型券商的基金投顾人士表示,“今年不少组合收益不错,很多客户在止盈后就赎回离开了。团队正在尝试通过信托和资管FOF开展私募投资业务,这块业务今年增长很快。这些通过私募产品和资管FOF服务的客户,原本也是基金投顾的客户,所以我们实际上形成了‘基金投顾+私募产品’的产品矩阵,共同服务客户,这是今年比较大的变化。”

机构呼吁试点转常规

自2019年试点开启以来,基金投顾业务经历了多次扩容,试点机构从最开始的5家增加至近期的60家,涵盖银行、券商、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第三方销售等多类型机构。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基金投顾服务的资产规模为1464亿元,客户总数达到524万户,1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为94%。

多位基金投顾从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行业更关注试点何时转为常规化运作,相比快速扩张,更希望获得政策支持。

中金财富就表示,非常期待基金投顾业务尽快由试点转常规,让更多投资者参与进来。具体建议方面,一是可以探索进一步扩大基金投顾可配置资产的范围,更充分覆盖投资者多元化的财富管理诉求;二是建议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为客户提供基金投顾服务,进一步培育客户长期投资理念,提升客户投资体验,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华安证券则建议业务转常规后,对于基金投顾业务的持仓比例管理、业务推广要求、业绩收费方式、标的范围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

前述中型券商基金投顾人士表示:“我们希望能将ETF纳入基金投顾范围。目前来看,进度没有想象中的快。”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