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招商仁和人寿传来人事调整消息——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数字官(CDO)高宏与审计责任人胡良被同时解聘,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樊雪接任审计责任人。
7月30日,公司官方向界面新闻回应称,两位高管的离任属于正常人事变动范畴。高宏已任招商局集团专职外部董事,胡良则被任命为公司品牌关系总监,并计划任命为广东分公司总经理,目前相关审批在进行中。
高宏现年57岁,早年任职于中国平安、太平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等公司,后担任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招商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9月,任招商仁和人寿副总经理。
胡良则于2021年12月起担任审计责任人,他拥有监管与审计双重背景,曾任职深圳保监系统。
被任命为审计责任人的樊雪出生于1980年,曾在招商海达远东保险经纪、招商局金融集团多条线任职,2024年12月起出任副总经理,今年3月起兼任董事会秘书。
招商仁和人寿的历史可追溯至1876年成立的的“仁和保险”,2017年获批开业,由招商局、中国移动、中国航信三家央企,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
凭借强大的资源背景,招商仁和人寿创立之初就在银行保险渠道获得了显著优势。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间,该渠道贡献的保费占比分别为92.11%、87.27%、87.17%和86.02%。今年1-3月,银保渠道贡献的保费收入跃升至89.18%。
为了凸显对银保渠道的重视,招商仁和人寿甚至在总经理室之下专门设立了“银保销售中心”。
在众多合作银行中,招商银行最初的角色尤为关键。2023年,来自招商银行的新单保费收入高达22.24亿元,占到公司银保新单保费总额的56.16%;同期支付给该行的手续费佣金为9.9亿元,占公司全部佣金支出的57.73%。
不过,2024年招商仁和人寿为优化渠道集中度并控制费用支出,主动压缩了与招商银行的业务规模。这导致招行保费贡献占比大幅下降至约28%。与此同时,该公司积极深化与国有大行的合作,使后者的保费贡献占比提升至约46%。
尽管有强大的股东支持,招商仁和人寿仍未能避免寿险行业常见的“七平八盈”规律。自2017年开业首年录得1.38亿元亏损后,公司持续亏损,到2022年时累计亏损额已超过28亿元。
造成长期亏损的主要根源在于经营成本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业务规模的扩张。从2017年到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85亿元激增至174.71亿元,然而同期成本费用也从6.44亿元飙升到187.73亿元。
2023年,曾任国寿深圳分公司一把手的黄志伟通过市场化招聘进入招商仁和人寿,成为新任总经理。
黄志伟上任后的关键词便是“控规模、优结构、降成本、防风险、保盈利”。
据界面新闻了解,自2023年起,招商仁和人寿综合固定成本连续两年同比降幅均超20%。这一番操作使得招商仁和人寿实现年度盈利,2023年净利润0.68亿元,2024年延续向好趋势,保险业务收入为153.01亿元,同比增长5.52%;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91.20%。
黄志伟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逆周期环境下寿险公司必须“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大幅削减可控成本。
有熟悉招商仁和人寿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虽然当前行业经营不容易,但经过对成本的多轮控制,该公司的综合负债资金成本率目前是低于行业均值的,有助于持续盈利。公司主渠道银保渠道的“报行合一”也帮助招商仁和人寿节约不少佣金。
招商仁和人寿向界面新闻透露,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4.6亿元、净利润2.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1%、28.7%。公司推进短久期、分红险产品转型,新单保费中转型产品占比79%,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