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民权益合法的“保护伞”,公证如何保持公信力?
来源:界面新闻作者:张倩楠2025-07-30 14:53

“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千难万难唯有路,唯有长安最有情。”这是一位澳大利亚华人赠与北京市长安公证处的一面锦旗。日前,司法部举行“‘一带一路’ 法治同行”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采访,界面新闻等一行记者来到北京市长安公证处。

公证制度是重要的预防性司法制度,公证服务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非诉讼手段,公证能够有效地预防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的产生,在国家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公证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为各类民商事活动企业、个人等主体出入境办理商务签证、工作签证等相关材料予以证明。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些出入境必需的派遣函、授权委托书、身份证件、学历、职称、工作经历等公证,是国际通行的惯例,是我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必不可少的环节。2013年以来,全国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涉外公证事项2975万件,公证文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公信力是公证行业的生命线,当被问及如何建立公信力,北京市长安公证处副主任蒋笃恒告诉界面新闻,“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北京市长安公证处成立于1993年,32年中,办理了大量遗嘱、继承、保全证据、民商事合同、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涉外、涉港澳台等公证事项,出具的公证书广受国内外当事人和使用单位认可与好评。

“我们的公证书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畅通无阻,这源于我们对公证业务规则的严格遵循,坚持形式和实质审查的高标准。”蒋笃恒举例说,自2021年至今,长安公证处为多次承担境外大型基建项目的某央企及其9个子公司办理各类涉外公证3157件,涉及92个国家和地区。他说:“在涉及国家众多、办证种类众多、翻译语种众多、办理数量众多的情况下,长安公证处设立专门团队负责接办,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办理,公证书均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完成,完成全部公证、认证流程。”

司法部高度重视公证公信力建设。近年来,司法部印发意见,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意见指出,到2025年,公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公证服务质量和公信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公证服务的可及性、便捷化程度显著提高,公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围绕加强公证质量和公信力建设,意见要求,加强对公证机构、公证员执业活动的常态化监管,认真组织开展年度考核,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依法淘汰退出不合格的公证员。严格落实公证业务办理全面登记、全程可控、全网留痕工作机制。对公证从业人员触碰执业底线的情形“零容忍”,发现故意或因重大过失出具假证、错证的,一律从严查处,涉及刑事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