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萝卜快跑与全球网约车巨头Uber宣布达成里程碑式战略合作协议,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拓展至美国和中国大陆以外的多个市场。萝卜快跑打响了中国无人驾驶出海第一枪,其他中国智驾企业势必跟上,中国智驾军团,将深度参与全球出行市场变局。
走出去,是中国智驾企业的必然选择。以萝卜快跑为例,这一次合作至少给萝卜快跑带来三大好处:其一,萝卜快跑将快速进入全球市场;其二,萝卜快跑和Uber形成了一个联盟;其三,可以迅速获得大量数据来训练无人驾驶。
总之,规模、技术路线、数据是萝卜快跑出海的主要动力。紧随萝卜快跑,未来将有更多智驾企业走出国门,那么,中国智驾军团集体出海又能为中国智驾行业和经济带来什么呢?
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在步入智能化时代。纵向看,中国车企通过电动化实现了对欧美日车企的弯道超车,如今中国是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成绩斐然,举世瞩目。然而,中国车企也将面临电动化走向瓶颈的窘境,当前,固态电池技术的开发尚需时日,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挖掘到极限。横向看,全球车企纷纷开启智能化竞争,智能化将是未来车企竞争的核心焦点。好消息是,中国无人驾驶技术领先全球,比如中国L2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国内车企围绕智驾技术展开竞争,甚至有车企喊出“平价智驾”的口号。
一方面,无人驾驶技术领先全球,我们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智驾技术在国内,也可能陷入同质化竞争和内卷式竞争的窘境,由于智驾技术领域参与者众多,技术战已经有转向价格战的趋势。
所以,或主动,或被动,中国智驾企业都将开启全球征程,而这条征程一旦开启,将为中国智驾带来两大改变:
其一,中国无人驾驶上游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实现升级和发展。传感器、芯片到算法软件,再到高精地图和车路协同系统,整个产业链都将受益于全球化需求。而萝卜快跑等中国无人驾驶公司,很可能通过规模化脱胎换骨,从软硬件供应商转变为全球无人驾驶标准引领者和主导者。
其二,随着规模的提升,中国生产的智驾上游软硬件将更有性价比。首先,规模的提升会让自动驾驶车辆的软硬件成本迅速下降;其次,为了保持上游软硬件供应企业的利润,必须“以量换价”来保持上游企业的活力。所以,不只是车企、智驾企业想要出海,上游供应商也希望通过出海来扩大销量。
总之,中国无人驾驶企业要牢牢的把智驾这个“隐形方向盘”抓在自己手中。谁能够率先实现在全球的规模化落地,谁就能“先入为主”,主导无人驾驶标准,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