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总规模100亿元!海南,大消息→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贺觉渊2025-07-22 00:08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管业务试点细则敲定。

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下称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五部门在7月21日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明确初期试点总规模上限为100亿元人民币,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下称试点资管产品)。

在近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试点规则,对产品范围、试点规模以及投资者保护等提出具体要求。《实施细则》将于2025年8月21日生效,并规定在起初的180天试点初期,境外机构投资者仅允许境外持牌金融机构或者合法中资企业境外机构,暂不接受其他境外投资者用来源于境外的资金购买试点资管产品。

央行海南省分行在前期《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中指出,《实施细则》将有利于吸引境内外资产管理金融机构到海南自贸港展业,弥补自贸港金融短板,提高国际化金融服务水平。

《实施细则》对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探索跨境资管业务试点的方向原则和尺度标准作出了统一规范。《实施细则》明确,境外投资者可用来源于境内外的资金购买试点资管产品。《实施细则》同时要求,境外个人投资者用来源于境内的资金购买试点资管产品,应当提供在海南自贸港学习、就业、生活等满一年的证明和来源于境内的人民币收入证明。

在资管产品范围上,《实施细则》明确包含“R1”至“R4”风险等级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以及其他金融监管部门认可参与试点的资管产品四类。《实施细则》同时规定,境外投资者投资的试点资管产品应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符蕾在去年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业务试点的一系列举措扩大了境外投资者的境内投资范围,扩展了境外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中国市场的通道,增强了海南自贸港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实际上,自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以来,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参与前期试点工作并取得成效。据海南自贸港披露,截至2023年6月末,省内已有3家银行开展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金额合计3.6亿元人民币。

在面向所有境外机构、个人投资者的规定下,试点规模的逐渐扩大也意味着防范风险任务更重,管理难度更大。《实施细则》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试点规模以及试点初期的投资者范围提出要求。

《实施细则》明确对跨境资管试点实施规模管理。初始试点总规模上限设定为100亿元人民币,即境外投资者购买的试点资管产品资金净流入规模在任何时点不得超过100亿元上限。《实施细则》同时明确,央行海南省分行可设定及动态调整跨境资管试点总规模上限。

《实施细则》在确认2025年8月21日为细则生效日的同时,规定生效之日起180日为试点初期。《实施细则》要求在试点初期内,境外机构投资者应当为境外持牌金融机构或者合法中资企业境外机构,暂不接受其他境外投资者用来源于境外的资金购买试点资管产品。试点初期结束后逐步向其他类型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

在符蕾看来,跨境资管业务试点是我国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的重要环节。海南自贸港有望通过深入探索与发展跨境资管业务,形成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独特通道。

校对:刘星莹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