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悦 制图
截至7月18日记者发稿时,上市券商中已有29家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且全部预喜(含“预增”和“扭亏”,下同)。从原因来看,券商机构普遍提及了经纪、自营等核心业务的收入提升。此外,上半年港股市场的高景气度也促进了券商海外业务的复苏。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表示,在相关政策呵护和业绩兑现的催化下,证券板块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
29家上市券商悉数预喜
7月16日,中国银河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62亿元至68.0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9.75亿元至24.13亿元,同比增长45%至55%。预计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3.60亿元至67.9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9.51亿元至23.90亿元,同比增长44%至54%。
自7月10日红塔证券率先拉开券商2025年中报“预喜”的序幕以来,截至7月18日记者发稿时,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的29家上市券商全部预喜,其中27家预增,天风证券、锦龙股份两家扭亏。
整体来看,头部券商经营业绩亮眼,尽管业绩基数较大,仍有多家头部机构实现了40%以上的较快增长。
7月14日晚间,完成更名之后的国泰海通证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2.83亿元至159.57亿元,同比增长205%至218%。国泰海通称,上半年,公司全面推动零售、机构和企业三大客户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发展各项业务。
同日,中金公司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3亿至39.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至78%。中金公司表示,这一显著增长反映出公司在资本市场回暖背景下,依托投行、股票业务及财富管理等核心板块的协同发力,实现了经营业绩的全面提升。
中信建投业绩预告也显示,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30亿元到45.7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72亿元到17.15亿元,同比增长55%到60%。中信建投表示,上半年,公司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一流投资银行建设,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国际化战略提速提质,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与此同时,中小券商也展示出高弹性业绩,部分机构实现了增速超100%的归母净利润增长。
例如,率先披露上半年业绩的红塔证券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为6.51亿元至6.9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5%至55%。天风证券则预计实现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2800万至3300万,同比增速为108.64%至110.18%。除此之外,东北证券、华林证券、国海证券、国金证券等预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100%。
经纪自营及海外业务全面复苏
整体来看,券商机构上半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源自经纪、自营等核心业务的收入提升。业绩预告中,多家券商提及了“自营业务收入增长”“财富管理业务增长”等关键词。此外,上半年港股市场的高景气度也促进了券商海外业务的复苏。
例如,中信建投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同比增加较多。国信证券也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自营投资业务收入及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等主要业务收入相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长城证券表示,2025年上半年,财富管理、自营投资业务稳定增长,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同比快速回升,推动公司整体业绩稳步提升。
“从业绩增长归因看,多数券商预增主要由于财富管理业务及自营投资业务大幅增长,部分券商投行业务亦有所贡献。”山西证券非银金融团队分析称,从一级市场来看,6月一级市场股权融资373.55亿元,同比增长15%,再融资7254.807亿元,剔除四大行注资后2054.81亿元,同比增长72%。随着科创板相关政策落地及资本市场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半年券商业务有望持续受益,推动业绩增长。
“预计经纪业务、权益自营和海外业务同比高增是券商中报净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开源证券研报也显示,2025年上半年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66%,驱动证券行业经纪业务同比高增。市场震荡上涨、交易量活跃等因素利好券商权益自营投资以及相关衍生品业务。与此同时,上半年港股市场景气度较高,港股IPO(首次公开招股)募集规模达1071亿港元,同比增长701%,驱动券商海外经纪、投行、投资业务全方位改善。
机构看好证券板块景气度上行
业内人士表示,在相关政策目标的持续呵护下,证券板块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当前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未来向上弹性或较大,整体看好行业后续表现。
银河证券表示,当前,“稳增长、稳股市”“提振资本市场”的政策目标仍将持续定调板块未来走向,流动性适度宽松环境延续、资本市场环境持续优化、投资者信心重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证券板块景气度上行,中长期资金扩容预期进一步增强基本面改善预期。
开源证券表示,当下新“国九条”、央行等金融部委组合拳稳股市的长效影响延续,个人投资者和中长期资金仍在持续流入,交易活跃度中枢抬升进一步验证了投资逻辑。与此同时,券商港股业务和投行业务也在逐步改善,当下板块估值仍在低位,机构欠配显著,未来将继续关注业绩预告、稳定币主题以及基准回补等因素的催化。
工银瑞信基金认为,券商板块催化主要来自市场流动性改善、风险偏好提升或并购重组等因素。近期政策端稳资本市场的意愿较强,市场风险偏好和交投活跃度回升,6月中央汇金公司成为多家券商和基金的实际控制人,行业股权结构调整有望推动证券行业新一轮并购,券商板块短期催化因素增强。从估值看,证券(中信)指数PB(市净率)为1.33倍,处于历史20%的较低分位数,向上弹性或较大。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表示,未来银行股的上涨行情存在扩散到券商、保险等非银金融板块的可能。当前,非银存在类似此前银行板块的低估,2010年以来非银PB和ROE(净资产收益率)波动相关性很高,但2021-2023年非银的PB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明显超过ROE,第四季度可能是非银估值修复的重要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