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安全本质 充电宝行业迎来“破卷”时刻
来源:证券日报作者:袁传玺2025-07-18 08:23

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工信部于6月19日将申请立项的包括《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在内的1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予以公示,并公开征集意见。公示期为一个月,7月18日截止。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对包括充电宝在内的移动电源设置更严格的技术标准。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移动电源管理相关政策的提出,有助于提升行业门槛,推动充电宝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新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将促使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品质与品牌竞争,加速淘汰不合格产品和企业,推动产业升级。

行业内卷致使乱象丛生

2025年5月31日,某航班起飞后15分钟,一名旅客携带的相机电池和充电宝突然冒出烟雾,金属机身内潜藏的能量瞬间化为威胁全机安全的隐患。

这绝非个案。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危险品中心实验室主任杨强表示,仅2025年上半年就发生15起类似事件,同比激增约一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抽查结果更令人触目惊心:在近期抽查的149批次移动电源中发现有6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占比达43.6%。

充电宝缘何频发安全事故?深入剖析,行业“内卷”下的恶性竞争是深层诱因。

天眼查App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移动电源企业新增注册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其中,2019年、2020年两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此后,行业新增企业注册数量锐减,2024年行业新增企业注册数量仅为53家。

在这个过程中,充电宝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企业不得不在成本上做减法。

根据真锂研究院的分析数据,一枚安全可靠的优质电芯成本约为40元至50元。加上电路板、外壳、封装等其他物料,一个充电宝的基础物料清单成本至少在50元至60元。若计入研发、检测及渠道费用,终端售价低于100元的产品几乎不存在合理利润空间。

为维持利润率,一些企业采用未列入白名单的低价电芯。某充电宝代工厂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此类电芯正极材料杂质超标,热失控风险提升数倍,直接导致充电宝在过充时易产生锂枝晶刺穿隔膜,引发短路起火。

日前,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马仕”)、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克创新”)等就是因使用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普瑞斯”)生产的问题电芯不得不召回超120万台充电宝产品,相关型号被列入“黑名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召回处一级调研员赵健表示,根据目前调查的情况分析,这次两家企业实施召回的原因基本相同,都是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金属异物,多次充放电使用后存在产品过热甚至自燃的安全隐患。

更令人忧心的是,“部分厂商通过‘贴牌3C认证’逃避监管——消费者虽看到外壳认证标志,内部电芯却被偷梁换柱。”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值得警惕的是,记者也在电商平台看到,充电宝的价格从20元到数百元不等,大量几十元的产品充斥市场。各大二手平台甚至涌入大量低价充电宝,有商家宣称“机场查收”“安检尾货”。

产业格局重塑

这场由电芯引发的行业地震,正在重塑充电宝产业格局。

7月6日凌晨,罗马仕发布“关于停工停产放假通知”,宣布自7月7日起停工6个月。

在供应链方面,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因74张3C证书被集体撤销,部分产线自6月下旬停摆,其新成立的芯派新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更在成立仅18天后便申请简易注销。

连锁反应下,安克创新、小米、酷态科、品胜、倍思科技、飞毛腿、飞利浦、爱国者等众多品牌的多个型号的移动电源3C认证,也同样被暂停或撤销。

面对危机,头部企业选择以技术升级重塑竞争力。安克创新方面表示,今年年初,公司成立了一个近50人的电芯专家团队,团队会联合供应商共同审核每款电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案。同时,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了电芯实验室,目的是做电化学层面的检测。

7月6日,充电宝企业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即日起至2025年8月5日,推出“充电宝以旧换新计划”,可用无3C标识的绿联科技充电宝五折更换合规产品。

与头部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厂商正面临生死考验。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或消费者手中仍存在大量的充电宝未取得3C认证,美团等一些主流共享充电宝平台提供的产品亦存在无3C认证标识的情况。

广州艾媒数聚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EO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小企业在新标准下,因资金有限,面临3C认证及相关合规成本压力,研发和品控能力不足,或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危机可以视为行业从无序发展跨向品质竞争的一个分水岭。短期来看,忽略品质的小规模商家将逐步退出市场;从长远来看,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水平,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加速规范发展

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普及率攀升,充电宝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中研普华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9年,中国移动电源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0.87亿美元,全球占比也将有所提升。

墨柯表示,未来,充电宝行业重建消费者信任仍需较长周期,企业必须从“价格战”转向“品质战”。

一方面,政策监管持续收紧,加速行业合规良性发展。

早在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自当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3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3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今年工信部又进一步严格安全监管,《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即将推出。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近日民航局发布的“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楚、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等规则共同形成政策闭环,前者从生产源头筑牢质量防线,后者从流通环节强制淘汰不合格产品。

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提升技术门槛,增强核心竞争力。

安徽安孚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在产品规划方面,公司将持续深耕移动电源领域技术创新,未来计划推出全固态充电宝等产品,进一步提升充电宝产品的安全性及用户体验。

安克创新已于6月18日与全球消费锂离子电池领域领先企业新能源集团(ATL)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安克创新将把ATL作为充电宝核心电芯供应商,从ATL锁定采购首批4500万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芯。

在消费端,3C认证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充电宝时考虑的核心因素。京东平台数据显示,新规发布后一周,3C认证充电宝搜索量增长180%,销量前十品牌认证覆盖率均超90%。

“那些能够将合规成本转化为技术优势、将政策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的企业,终将在行业洗牌过程中脱颖而出。未来,随着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发展,充电宝行业或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但不变的是消费者对安全与品质的永恒追求。”张毅表示。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