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投资生态汇集 香港科创行业活力满满
来源:证券时报 2025-07-18 A004版作者:陈霞昌2025-07-18 06:47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昌

今年以来,香港资本市场的强劲表现,为这座国际金融中心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各环节重焕蓬勃生机。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重点发展的科创行业,则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成为最受瞩目的环节。

“从成立到跻身独角兽仅用18个月。”香港思谋科技创始人贾佳亚此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家科创企业深度融合“大模型+全栈机器人技术”,打造具备“感知—决策—执行”的全栈闭环自进化工业智能体,目前已成长为香港知名科创企业。

2024年,思谋科技获得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公司”)的投资。而此前思谋科技已完成多轮融资,并吸引了基石资本、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获得港投公司投资后,思谋科技进一步拓宽了市场。公司管理层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目前处于上市筹备阶段,并将首选香港作为上市目的地。

思谋科技的成功是香港科创行业蓬勃发展的缩影。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初创企业数量达4694家,较2023年增长10%,较2020年大幅增加约四成,创历史新高。其中,健康及医疗、可持续/绿色科技行业的初创企业增幅最为显著。

此外,加密资产价格上涨及相关立法进程推进,也助推香港金融科技企业蓬勃发展。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金融服务及科技、可持续发展环球总裁梁瀚璟透露,目前香港已有超过1100家金融科技企业。

“今天的香港已非十年前可比。从一个几乎不被视为创新科技中心的城市,迅速成长为亚洲最具潜力的创新热点之一。”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唐启波表示,“香港初创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1500家增至近5000家。每日6万至8万人穿梭于港深之间,这种无缝连接的跨境融合,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办公空间、人才、市场与供应链资源。创新科技行业对香港GDP的贡献已达7%至10%。”

香港IPO的火热也极大带动了各类投资机构对香港科创领域的关注与参与,资本汇聚效应显著。作为本地重要投资力量,港投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展现出强劲势头。

港投公司总裁陈家齐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公司已投资超100个项目,重点聚焦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三大领域。

港投公司的投资不仅为科创企业提供了宝贵资金支持,更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据陈家齐介绍,在其已投项目中,每投入1港元即撬动4港元长期资金跟投,这种“以小博大”效应有效放大了社会资本对科创领域的投入。

港投公司的动作也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机构聚焦香港,进一步增强了科创领域的资本活力。在今年5月举行的国际耐心资本论坛上,约80家全球机构参会,总资产管理规模高达20万亿美元,涵盖主权基金、退休基金、大学基金、家族办公室、企业创投等多种类型。这些国际资本普遍看好内地及亚洲地区的科创发展和庞大应用市场,认为当下是投资的良好时机。

唐启波透露,香港的风险投资资金预计已从2015年的不足5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50亿美元。“2015年时,香港几乎没有‘独角兽’企业,目前估计已有15到20家。”唐启波说。

除港投公司和国际耐心资本外,本地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机构及企业创投部门也在积极布局香港科创领域。各类投资机构的活跃参与,形成了多元化投资生态,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的科创企业提供了丰富融资选择,有力推动了科创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政策扶持、市场机遇和自身优势的多重作用下,香港科创行业前景广阔。”一家总部在香港的投资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香港交易所推出的‘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开辟了更便捷高效的专属上市通道,简化流程、缩短时间、降低门槛,助力更多具创新能力但尚未盈利的科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加速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就表示,“当前香港科创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未来5至10年将是黄金时期。只要沿着既定路线前行,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指日可待。”孙东强调,香港将进一步优化科创生态圈,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充分发挥本地研发、创新制造及国际金融中心等独特优势,汇聚全球人才、资金、技术和项目。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