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隆基创始人李振国正值当打之年,5月26日意外卸任公司董事及总经理,将继续主抓公司研发,其1993年出生的长女被提名为公司董事,有望逐渐接班。
李振国的大学同学钟宝申2014年接任董事长后,此番再兼任总经理,有助于战略执行更加顺畅,度过第四轮光伏周期。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鲍有斌
5月26日晚间,隆基绿能(601012)突传大消息。其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5月23日收到李振国提交的书面辞任报告,李振国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申请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
辞任后,李振国将继续担任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术攻关,支持公司长期发展。
这一时间,距离李振国刚过完的57岁生日不到一周。
同日,隆基绿能召开第五届董事会2025年第五次会议,聘任钟宝申兼任总经理。同时,钟宝申将接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此外,李振国的女儿李姝璇被提名为公司非独立董事。
隆基绿能管理层的变化,引发市场热议,有人将其与公司4月29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联系起来。2024年,隆基绿能遭遇历史上最大一次亏损,86亿元亏损额仅次于TCL中环,位居光伏上市企业第二。
不过目前来看,多年盈利攒下的家底,使隆基储备了足够现金,度过光伏寒冬,应无大碍。值得关注的是,光伏产业低谷重挫了隆基绿能的股价,2021年以158亿元受让6%股份的高瓴资本,投资浮亏大约83亿元。
李振国曾自比徐克电影《蜀山传》中的人物“玄天宗”,面对绝境也绝不屈服。如果其掌舵的研发体系继续给公司发展提供最前沿的技术,在下一个25年,隆基绿能当仍有较大希望站在行业巅峰。
01
李振国辞任总经理,17年“宝国”治理格局终结
此次辞任的李振国,为隆基绿能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出生于1968年5月,现年57岁,正是当打之年。钟宝申则是隆基绿能现任董事长,出生于1967年12月,比李振国大半岁。
两人也是985高校兰州大学物理系同学,从相识到共同创业,前后近40年交情。
直到2005年,钟宝申才加入隆基。2008年7月,隆基绿能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根据董事长李振国提名,董事会聘任钟宝申为总经理。
2014年6月,李振国、钟宝申两人职位互换,李振国出任总经理,钟宝申当选为董事长,“宝国”双核治理格局延续至今。此番,李振国卸任董事和总经理,钟宝申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肩挑。
综合各方评价看,李振国个性乐观、有韧性、不认输。在其早期创业时,有个合伙人就曾经评价李振国,能从任何一件坏事里找到积极因素。这种乐观的好处就是可能什么事情都打不垮,但是对风险的把控不足,什么事情都敢干。
在李振国看来,钟宝申是一个对社会思考深度极为深入的人,同时风险意识很强,所以,他们们两个搭班“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钟宝申长期担任隆基绿能董事长,是公司核心领导者之一,一直参与战略制定与全球化业务布局,由他接任总经理,能保持管理平滑过渡,并进一步强化管理协同,确保公司的战略目标高效落地。
02
去年亏损86亿,高居行业第二
李振国老家在河南农村,1980年,在他12岁那年,全家随身为地质工作者的父亲迁居青海,解决了城市户口。李振国从青海考上兰州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生产单晶硅,至今可以说做了一辈子单晶硅,其微信头像也是单晶硅。
隆基绿能的前身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14日,李振国的生日则为5月20日,这两个日期都有特殊意义。
直到2005年,隆基才进入光伏行业。基于对光伏的本质是度电成本不断下降,以及短缺是阶段性的、过剩才是常态这些基本认知,隆基当时判断,单晶将替代多晶,于是集中科研力量,相继突破包括RCZ(多次装料拉晶)技术、金刚线切割技术、PERC(钝化发射器和后部接触)等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突破极大降低了单晶硅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光伏产品的光电转换效率,彻底改变了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在2017年双面PERC应用之后,为光伏度电成本下降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光伏发电成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便宜的电力能源,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绿色能源版图。
作为行业先行者,隆基尝到了技术立身的红利。2012年4月,隆基挂牌上交所,以发行价21元/股,发行7500万股,募资15.8亿元,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图1:隆基历年收入变化
资料来源:Wind
此后十年间,隆基收入从2012年的17.1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1290亿元,增幅74.4倍(图1),净利润从亏损0.55亿元,猛增至148亿元(图2)。
图2:隆基历年净利润变化
资料来源:Wind
正如李振国所言,光伏产业,过剩是常态,随着各家企业产能大扩张,进入2023年后,这一产业迎来了又一轮周期调整,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行、利润锐减,龙头企业也不能幸免。2023年,隆基收入仅仅增长0.4%,净利润下滑27%。
2024年,隆基经营情况进一步恶化,营收下滑36%,继2012年之后再次遭遇亏损,亏损金额高达86亿元。2025年一季度,隆基收入持续下滑,亏损14.4亿元,有所缩窄。
申万光伏设备板块68家上市企业中,2024年有31家企业亏损,亏损面为46%,为历次光伏周期最高;亏损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计12家,隆基亏损额仅次于TCL中环,高居第二(附表)。
2024年亏损居前的光伏企业
资料来自Wind
2020年至2023年,隆基全球组件出货量实现四连冠,2024年出货冠军被老对手晶科能源夺回。
晶科能源之所以能逆转排名,与其大规模投资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技术有关。
不过,隆基选择的是另一条技术路线,即BC(背接触电池)技术。据称,隆基HPBC 2.0技术平台的量产效率目前已突破26.6%,成为全球量产效率最高的电池技术。2025年下半年,隆基HPBC 2.0产品规模化投产,李振国预测,“隆基将以一种新的姿态重新回到光伏行业最具竞争力、最精干的一个状态来继续走向未来”。
结果是否如此,市场将很快检验。
03
“接盘侠”高瓴浮亏83亿
此次隆基的核心管理层虽然进行了调整,但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并未发生变化,仍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两人直接持股比例合计19.1%(图3)。根据Wind资料,李振国所持的公司2.9%的股份已被质押,这一质押比例在上市企业实控人中不算高。
图3:隆基控股股东仍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
在隆基前十大股东中,公司早期合伙人李春安持股在大幅减持后还有2.11%,董事长钟宝申持股1.44%,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有1.19%。
作为隆基股东的高瓴资本(通过HHLR管理有限公司持股)不得不提。2020年12月,李春安将6%的股份(计2.263亿股)以70元/股转让给高瓴资本,总作价超过158亿元,2021年2月完成交割。2021年和2022年,隆基实施10转4方案,高瓴资本持股增加至约4.44亿股。
图4:隆基股价变动
资料来源:Wind
2022年8月,隆基股价达到阶段性高点后一路下滑(图4),高瓴这笔投资损失惨重。
目前,高瓴还持有隆基4.85%股份,按照隆基最新市值1094亿元测算,其持股市值大约是53亿元。
2023年一季度,高瓴减持约7600万股,按照当季隆基平均股价42.5元/股测算,其套现约32亿元。
2023年三季度、2024年二季度内,高瓴分别增持约1000万股、3900万股,斥资大约2.8亿元、7亿元。
综上计算,高瓴持股总成本(158+2.8+7-32)约136亿元,和当前持股市值53亿元相比,浮亏83亿元。
04
陕西首富更替,又一90后光伏二代准备接班
隆基本轮人事调整中,李振国的女儿李姝璇被提名为非独立董事。据悉,32岁的李姝璇为李振国长女。
李姝璇,1993年出生,中国国籍,先后获得中南大学工学学士、香港大学工学硕士学位,曾任职于光大银行西安分行,现任巨子生物(02367.HK)品牌宣传部经理,还兼任东莞蜂巢智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企查查信息显示,其在隆基的持股为23.5%。
李振国退出董事会,李姝璇出任董事,显示其接班也提上了日程。
光伏行业创二代女性接班人中,还有通威股份(600438)现任董事长、89年出生的刘舒琪;天合光能(688599)联席董事长高海纯,出生于1993年,和李姝璇同龄。
有趣的是,李姝璇现在供职的巨子生物,实控人为同样位于陕西的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与其丈夫严建亚,其家族在巨子生物持股56.5%。其家族名下还有一家生产航空锻件的三角防务(300775),严建亚持股13.8%。
按2025年5月27日收盘价计算,巨子生物市值685亿元,三角防务市值137亿元,范代娣及严建亚家族合计持股市值达406亿元。
李振国、李喜燕夫妇此前在隆基的持股市值曾超过600亿元,长期位列陕西首富,二人最新持股市值已跌至208亿元,首富地位被范代娣、严建亚家族取代。
2019年,隆基举办“华山论剑”论坛时,有人问李振国,如果选一个影视角色,他会选什么?李振国没有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任何一个,而是选了《蜀山传》里的玄天宗,一个面对绝望局面不屈的斗士。
李振国在庆祝公司成立25周年主题演讲中表示:光伏产业从“无人问津”到“国之重器”,靠的就是以信念对抗绝望,这世上哪有什么飞天遁地的英雄?真正的斗士,无非是绝望时多撑一口气,黑暗里多举一会儿火把的人。
当下,光伏周期还在探底中,虽然隆基遭遇史上最高年度亏损,但家底依旧厚实。截至2025年一季度,隆基持有货币资金515亿元,短期负债极少,足以覆盖长期借款(174亿元),负债率接近60%,仍然可控。
随着隆基HPBC 2.0产品规模化投产,提前储备大量资金,可以活得更久,在下一个25年,仍有较大概率登上绿能世界的顶峰。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