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在华盛顿时一直在强调,我们认为美国企业应该留在中国,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市场仍将保持增长,规模不可忽视;二是中国在持续创新,我们希望通过在华企业了解这些创新,并在市场发展中分一杯羹。”5月22日,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在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球经济贸易局势持续紧张,各国工商界都在寻求更好的合作机会与合作路径。如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会上所说:“各位谈的都是希望如何在动荡的世界里,找到更多确定性,为工商界找到更多稳定的市场、稳定的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都是想把生意做成。”
其中,科学技术的爆发式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电动汽车等创新领域应用取得突破进展,为全球工商界共商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对德国企业来说,特别是在汽车领域,我们需要缔结(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方向不光是生产,更多的是提升合作水平,比如说当前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驾驶等新技术,都是开展合作的蓝海。”中国德国商会会长、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霍飞明称,(中德企业之间)将技术落地到具体合作、行业的进程已在明显加快。
霍飞明提到,中国德国商会75%的成员公司,其本土化达到了75%—100%。“他们没有停止这个势头,反而开展了更多研发创新,持续不断地投资于研发。”目前在华德国企业的本土化已进化至3.0版本,霍飞明指出,这一阶段的本土化就是企业建立起新的智能供应链系统,而在这一供应链体系中,人工智能技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作为当前最受外界的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在今年的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讨论热度不减。何迈可指出,人工智能领域是美中两国的创新交汇点,双方企业均有合作的意愿。当前,全球也亟需美中在人工智能领域找到合作路径。中国贸促会代表与会工商界人士发出的《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北京倡议》,同样围绕数智时代的发展合作展开。
《倡议》首先提出要构建数智化协同体系,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依托数智技术构建全球供应链协作平台,促进人工智能和数字基础设施联通,探索推进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方面,《倡议》强调要秉承“以人为本、科技向善”原则,构建安全、可信、包容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建立普遍参与的国际机制,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等对接协调,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始终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价值标准。
《倡议》呼吁,工商界要主动拥抱数智时代,充分发挥创新活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共同塑造世界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携手打造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