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免签政策持续扩容,智慧口岸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五一”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同比增长72.7%,这一热潮不仅激活了旅游经济,也对口岸通关效率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秒速通关”,到深圳湾口岸的“免出示证件”通道,智能化设备与多模态AI技术正重塑出入境体验。
然而,数据安全、跨境协同及盈亏平衡等挑战,也让智慧口岸建设面临全新考验。在这场免签入境潮中,企业以技术创新破局,推动口岸迈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未来。
智能化升级
“最新的过境免签政策,覆盖24省份、60口岸、240小时、54国家,这无疑为智慧口岸的建设按下了加速键。”盛视科技(002990)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免签政策的持续放宽,入境外国旅客数量激增,尤其是空港口岸,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门户。
这一变化不仅考验着口岸的通关能力,更促使智慧口岸建设成为提升国家形象、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
“过去,很多口岸设备老旧,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落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关需求。但现在,随着《关于智慧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明确到2025年枢纽口岸基本建成智慧口岸的目标,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政策红利下,智慧口岸建设不再是可选题,而是必答题,倒逼口岸进行智能化升级,以应对免签入境潮带来的挑战。
“我刚下飞机,走进机场的入境大厅,就感觉一切都很不错。过关的时候很快就过去了,不像以前还得专门停下来等着检查,效率真的提高很多。”一位刚体验过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新通关系统的旅客感慨道。
新系统的应用,让正常国际旅客通关时间压缩到20秒以内,高风险行李识别准确率达98%以上,真正实现了“秒速通关”。
国联证券指出,在智慧口岸领域,盛视科技深耕二十余年,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口岸查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案例。
“我们正在参与智慧口岸标准产品的研发与探索,推出可复制的智慧口岸综合及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让智慧口岸产品、方案能够标准化地推广。”盛视科技负责人表示,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不仅能够提升智慧口岸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促进不同口岸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协同效应。
重塑行业壁垒
5月14日举行的第12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免出示证件”通道吸引着观众目光。
“‘免出示证件’通道自2024年11月20日在深圳湾、拱北口岸试点启用以来,截至今年4月30日,已有超1500万人次出入境人员享受到新装备带来的快捷通关便利。该装备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身份识别、旅客形态分析等多模态判断,以‘刷脸’代替‘刷证’,真正实现旅客免出示证件通关,有效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改善了旅客通行体验。”现场解说员介绍。
“免出示证件”通道的应用,正是近年来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口岸通关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智慧口岸的建设中,多模态AI技术的应用正成为提升通关效率的关键。“我们自主研发的前置自助机,引入了盛算大模型,专门针对口岸建立知识库,通过一个边检数字人与外国旅客面对面对话,提供各类咨询服务。”盛视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种多模态AI技术的应用,不仅让旅客能够更便捷地了解入境流程,还能够通过图文、语音、灯光等多维引导,提前自助完成部分入境手续,减少人工查验台的工作量。
“在生物识别技术方面,通过人脸与指纹的双重信息采集,以及后续的人工查验台交叉核验,盛视科技形成了‘初筛+复核’的双重保障机制,确保生物特征数据真实可靠。”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产品已成为全国口岸的标准配置,广泛应用于出入境全流程场景。
“我们拥有超1000项口岸相关产品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历经二十余载迭代升级。”盛视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别于业务多元的其他企业,公司始终将智慧口岸建设作为核心主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免签协议的推进,对智慧口岸的跨境协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跨境协作技术储备,利用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实现对出入境人员、货物及交通运输工具的精准识别与信息采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跨境客流、物流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跨境协作提供决策支持。”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空港口岸,一套国际航班载运人员信息预报系统已经成熟应用多年,实现了旅客数据的互通。“这个系统让入境口岸能够提前获取到航班上所有旅客的信息,实现预检预录。”该负责人解释。
但在陆路口岸,并没有相关的数据交互系统。盛视科技正积极协助客户实现边境陆路口岸上线针对外国边民的快捷通关系统,提升跨境协作效率。
数据安全与盈亏平衡
智慧口岸市场的发展主要受三大因素驱动,国联证券指出,一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带动新增口岸建设所产生的增量市场;二是因现有口岸业务发展,需要进行场地扩建而带来的增量市场;三是产品升级、产品更新、新型产品的出现,而进行改造所产生的存量市场。
尽管跨境协同是智慧口岸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中东、非洲等地区部分国家存在政权更迭、民族冲突等政治风险,给企业投资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盛视科技相关负责人坦言。此外,部分国家的市场和法治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对外资过度规制与对内资过度保护的情况,增加了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的法律风险和合规成本。
“但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公司正在通过技术储备和项目经验,寻求在跨境协同领域的突破。”
在智慧口岸建设中,数据安全是绕不开的话题。
“尽管生物识别技术已发展成熟,但在口岸这一高风险、强监管的特殊场景下,仍面临安全挑战。”盛视科技负责人表示,“我们推出了覆盖人脸、指纹、虹膜、掌静脉的全场景生物识别解决方案,从硬件层面优化成像精度,采用高动态捕捉与活体检测技术;在算法端,运用深度学习模型对生物特征的纹理细节、生理动态进行多维分析,大幅提升识别准确率与防伪能力。”
同时,在AI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上,盛视科技也高度重视数据安全。“我们围绕口岸监管具体应用场景,开展精细化业务数据清洗工作,构建高质量训练数据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规范性。”该负责人介绍,“通过夯实数据根基、深化多模态融合、强化人机协同机制以及提升决策可解释性等措施,我们确保了大模型在复杂口岸环境中的决策准确性和实时性。”
在智慧口岸的建设中,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实现盈亏平衡是各方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常年保持在10%以上,研发人员占比约50%。”盛视科技相关负责人坦言,“这虽然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盛视科技在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方面,我们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充分利用技术基础和优势,推进公司产品和技术在更多场景的复用,如口岸外延领域,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等其他海关监管场景,智能交通,智慧港口等,且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上述应用场景都收获了标杆项目,公司已经逐步步入了以智慧口岸为主线、业务多元化布局的发展轨道。”该负责人表示。
校对:李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