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电脑崛起的时与势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吴蔚2025-05-19 09:17

鸿蒙电脑的问世注定是中国智造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业界看来,鸿蒙应用在电脑端的意义是“填补国产操作系统空白”。事实上,这不仅是补短板,更是鸿蒙在未来智能世界“卡位”的关键一步棋。

鸿蒙为什么要自研操作系统内核?自主安全当然是题中之义,但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既有的操作系统内核并不适应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鸿蒙攻坚的目标是下一代操作系统内核。

正如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安德鲁·斯图尔特·塔能鲍姆所言,“操作系统内核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困难的部分之一”。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内核决定着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是连接应用程序和硬件的桥梁。面对层出不穷的应用需求和硬件创新,传统的操作系统内核显然已经难以适配,亟需更加强大的新一代内核。

不仅如此,相比于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等传统操作系统背负的“沉重历史包袱”,鸿蒙作为新一代操作系统更能灵活迭代。在计算机技术演进的赛道上,传统操作系统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构建起庞大而成熟的软件生态与技术架构。然而经过数十年的迭代,这些系统积累的代码库与兼容性设计,如同精密复杂的齿轮组,每一处改动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确保海量历史软件的正常运行,又要适配不断推陈出新的硬件设备,这使得架构革新需要在兼容性、稳定性与创新性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而鸿蒙电脑搭载的全新鸿蒙操作系统,没有历史包袱的束缚,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更灵活的姿态拥抱前沿技术。基于微内核架构与分布式设计,鸿蒙系统还能够快速响应硬件技术的迭代。

更为重要的是,鸿蒙电脑将成为国产软件产业整体崛起的新机遇。此前,国产应用软件在Windows平台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由于国产软件起步较晚,在行业格局基本成型后才入局,需要融入已成型的生态体系难度较大;另一方面,Windows庞大的兼容体系带来适配难度,例如在实现手机和电脑互联等新功能时,存在较高的适配成本。而鸿蒙系统能更加灵活、更加快速地支持开发者实现更先进的交互体验和功能迭代,为国产软件发展开辟新路径。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过去,在图像软件领域,Photoshop等应用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今,鸿蒙电脑依托自主可控的系统生态和系统级能力,为悟空图像、美图秀秀等国产图像软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借助鸿蒙系统的技术优势与庞大用户基础,国产软件可以加速技术创新与功能迭代,逐步构建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产解决方案。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推动了软件生态从“单点适配”走向“系统融合”,鸿蒙正在构建“技术—生态—市场”的正向循环。WPS、飞书等头部应用的深度融合,证明了鸿蒙开发框架的可行性。例如,飞书仅用一周时间即完成了对鸿蒙电脑的基础适配,实现了移动端和电脑端功能同步。而开发成本的降低,又将吸引更多中小开发者加入,进一步丰富鸿蒙电脑的应用生态。

路虽远,行则必达。如果说过去我们的创新能力集中在“从1到10”的技术变现,那么鸿蒙的崛起证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和实力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面对呼啸而至的智能时代,在中国智造整体崛起的托举之下,鸿蒙有望重构未来计算范式和物联网底层逻辑。这就是鸿蒙电脑当下的时与势,当务之急是卡住产业机遇期的“黄金点位”,力争在新一代智能终端的时代实现领先。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