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业迎来发展风口,国内多地陆续出台支持政策培育相关产业发展。日前,山东省发布了《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简称《推进方案》)和《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政策措施》),目标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高地,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形成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标杆应用场景和示范典型案例。
根据《推进方案》,山东将从产业发展、生活消费、政务服务三个方面,聚焦13个重点领域,包括化工、铝业、钢铁、矿山开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家居、出行、医疗、文旅、数字政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领域,逐一明确赋能应用方向、具体目标和重点模型支撑,深度拓展应用场景。
“山东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有基础、有需求、有潜力,急需通过规模化应用进行产业重塑,巩固提升发展优势。”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滕双兴表示,比如化工是山东第一大产业,主要是依托行业通用数据集和数据共享平台,加速垂直大模型训练,推动生产全链条智能控制,近期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中期提效降本节能,长期提升研发及高端产品占比,推动化工行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再比如,生物医药,目前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围绕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药物临床应用,《推进方案》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新型药物筛选、靶点挖掘与验证等新药研发进程,全面提升高端制剂、高附加值创新药和生物药占比。
与此同时,《政策措施》聚焦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推出28条、45项政策措施。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加大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投入,每年布局150项以上基础研究项目,支持开展多模态智能、具身智能、群体智能等前沿理论研究,力争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支持实施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行动,加大对基础软件、智能硬件等技术攻关的引导力度,每年遴选10项重大产业攻关项目,解决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卡脖子”问题。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人工智能芯片和软件奖补,不断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夯实人工智能基础底座。
同时,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算力、数据、模型等要素供给,围绕“大算力”体系建设,按照购买算力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实施“算力券”奖补,强化普惠智能算力供给。聚焦高价值场景融合应用,每年遴选10个标杆场景给予奖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建设。支持实施人工智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对人工智能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给予奖励,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和企业融通。
此外,在激励机制方面,山东提出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加大各类专项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券统筹力度,积极支持“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和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强化产业基金扶持,发挥好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山东人工智能等产业基金组建,以“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拓展人工智能企业市场化融资渠道。支持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专项行动,对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育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并在职称评审、薪酬激励等方面探索建立绿色通道。
“人工智能是典型的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壮大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滕双兴介绍,《政策措施》突出人工智能全链条、全方位支持,统筹发改、财政、科技、工信、大数据等各领域、各部门政策资源,“一揽子”推出28条具体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包”。
据介绍,山东省级财政统筹整合10亿元资金,支持人工智能发展重点集群、重点平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除个别明确期限政策外,都延续支持至明年年底,还将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力度和决心。同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赋能应用关键环节,创新推出“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数据集”等方面支持政策,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强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