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1日晚,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他将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将美国处方药价格与其他国家挂钩从而大幅降低国民医疗支出。
这项名为“最惠国”(Most Favored Nation, MFN)的政策,标志着特朗普再次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改革药品定价体系,回应长期困扰美国公众的高药价问题。
“我们的国家终将得到公平对待,国民的医疗费用将前所未有地降低”,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表示,“最重要的是,美国将节省数万亿美元。”
根据特朗普的设想,美国政府在为医保计划支付药品费用时,将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药价水平。而这些国家通常采取单一支付者医保体系(Single-payer system),能以集体谈判的方式压低药价,享有更为优惠的定价。
目前尚不清楚该命令具体适用于哪些政府项目,也未明确涉及的药品种类。不过从特朗普以往的政策走向来看,极有可能针对癌症药物及高价慢性病治疗药物。
美国的高药价问题一直备受诟病。健康政策研究组织KFF的数据显示,糖尿病药物Jardiance在美国的30天治疗周期标价高达611美元,而在瑞士仅为70美元,日本更是低至35美元。
事实上,这并非特朗普首次提出“最惠国”药品定价政策。在第一任期内,他曾尝试实施类似举措,涵盖部分癌症药物和联邦医保项目中的高价药物,但由于程序性问题,该措施最终被法院驳回,拜登政府也未将其延续。
此次再度提出“最惠国”药品定价政策,特朗普显然希望通过行政命令绕开国会立法程序,加速政策落地。
对此,美国制药行业迅速表达了反对立场。美国制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高级副总裁亚历克斯·施赖弗表示:“任何形式的政府药物定价对美国患者都是有害的。”他认为,该政策不仅将削弱行业创新能力,还可能迫使制药公司退出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险的项目,最终损害患者利益。
根据制药企业的估算,“最惠国”药品定价政策若全面实施,未来十年将给该行业带来超过1万亿美元的损失。这一数字加剧了业界的不安,近期已有多位药企高管积极游说国会,力阻该政策被纳入现有医保改革或减税相关法案。
特朗普则强硬回应药企质疑,指责他们长期以来利用“研发成本”作为借口,将全球药品研发支出负担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制药公司多年来一直说那是研发成本,这些成本理所当然地全部由美国的‘冤大头’来承担”,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写道,“政治捐款可以创造奇迹,但不是对我,也不是对共和党。我们要做正确的事情——这也是民主党人多年来一直在争取的事情。”
他还暗示,制药行业在白宫的影响力已不复以往,政府将在这场政策拉锯战中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特朗普此举被视为迎合对高药价不满的选民情绪,尽管政策细节尚未公布,但势必将在政界、产业界与民众之间引发新一轮激辩。
如果政策得以推行,影响可能不止于药价层面,还将触及医保支出结构、医保公司参与意愿以及药品可及性等深层问题,或成为美国药品政策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
记者 颜凌康
文字编辑 王哲希
版面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