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THE NOW 临界点”为主题的2025未来医疗医药100强展会(2025VBEF)近日在苏州召开。多名业内人士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正在发生巨变。一是院内院外市场格局变化,随着医改各项措施的全面推进,院外市场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二是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变化,在贸易事件影响下,企业需更慎重地平衡两大市场的关系;三是技术变革带来市场新增量,尤其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除了降本增效之外,还可能在生产方式、诊疗模式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AI将带给医疗领域深刻变革。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赵景鹤表示,2025年是大模型落地元年,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面向医生,可辅助病历书写、推荐诊断、知识学习,提升医生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面向个人,可成为其健康助手,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解决居民就医痛点需求。同时,医疗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亟须加强数据保护、确保模型的公正性和合规性。未来,大模型将朝着更智能化、个性化、更有人文特色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服务医生和全人类健康。
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在演讲中提到,从科技革命与康波周期看,科技红利耗尽会引发内卷和高值平权,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成为新变量。AI将带来深刻变革,其破局点在于提高可及性。医疗行业的投资和创业应更需聚焦“隘口”而非“风口”,应更注重胜算,而非颠覆式创新;渗透式创新和有窗口期的投资成为关键。
陆刚认为,当前环境虽充满不确定性,但AI带来的变局也蕴含机会,仍然鼓励投资者和创业者积极拥抱AI带来的变量,探索新的可能性和赛道。
新形势下,健康中国发展的投资机遇何在?来自不同类型投资机构的投资人还对此进行了探讨。
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在圆桌会议上谈到,DeepSeek出现后,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兴趣大增;医疗投资曾受二级市场低迷影响,如今香港资本市场趋势向好,带来希望。当下投资环境艰难,前两年投资机构争抢教授创业项目,如今甚至出现“VC排队找教授退钱”现象。投资人不易,创业者更难,各方都需针对性调整策略以应对挑战。
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志行表示,企业应推进市场多元化,拓展中东、东南亚等市场。另一方面,关税战带来了国产替代和供应链本地化的投资机遇。在投资策略方面,锡创投确定了几大方向:高度市场化,与产业深度合作,构建全产业链基金,并准备了充裕的资金,建议创业者选择营商环境好、配套完善、人才易招的地区发展,如无锡、苏州等地。
华盖医疗首席投资官王珣说,华盖资本在医疗领域广泛布局,并根据市场趋势调整投资策略,增加“AI+医疗”赛道的投入,组建团队深入研究。此外,创新药和器械投资仍是重点,创新药领域期望通过与跨国药企合作开拓全球市场,器械则聚焦整合与进口替代。
展会期间,《2025未来医疗100强企业成长性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区上榜企业最多,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最多。深圳在创新器械与智能制造上榜企业数量和第一名差距缩小;苏州在创新医药与生物制品领域上榜企业数量排名第二、连续平均估值最高;杭州上榜企业总数排名第三,发展较均衡。
创新器械与智能制造上榜企业融资轮次最靠后,总估值较去年有所增加,彰显了行业韧性。上榜企业多集中在影像和治疗设备、心血管高值耗材、手术机器人、IVD等热门赛道,同时,热门大赛道中的细分蓝海赛道受到关注。
报告提到,创新药研发领域资本市场的冷静最直接影响到供应链行业。但总体而言,上游供应链项目依然具有投资风险相对较低、投资周期相对较短、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市场空间可观等特点。
校对:吕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