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历经5年研发,鸿蒙电脑来到台前。
5月8日,在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鸿蒙操作系统首次在电脑端亮相,华为还预告了鸿蒙电脑将在5月19日发布。
多位接近华为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华为内部其实一直在研发PC端的鸿蒙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许可授权到期后,将无法继续使用Windows。
这也意味着,一方面,未来华为笔记本等PC产品都将采用鸿蒙操作系统。从鸿蒙手机、鸿蒙平板到鸿蒙电脑,今年华为终端全面接入鸿蒙操作系统,鸿蒙矩阵站在了新起点。
另一方面,PC版鸿蒙操作系统的推出,还代表着国内软件产业链继续升级,将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为国产电脑生态带来新机遇。
目前在全球PC操作系统市场上,Windows、macOS仍占据主要份额。根据Statcounter的数据,截至2025年2月,70.65%的PC安装了Windows。苹果的macOS排名第二,占据了约16%的市场份额。Linux的份额约为3.8%,而ChromeOS则占据了1.81%的市场份额。
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上,困难不言而喻,但是华为没有退路。随着鸿蒙操作系统进军PC市场,华为将如何打破现有产业格局,重塑操作系统生态?
图片来源:本报记者 倪雨晴 摄
2025年,电脑操作系统的牌桌上多了一名挑战者。
这次进军PC,是鸿蒙生态版图的关键一环,或者说是鸿蒙终端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华为全链路的自主能力更进一步,而这也是华为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过去的五年中,鸿蒙电脑的研发阵容强大,布局了2700多项核心专利,汇聚一万多名顶尖工程师,并联合20多家研究所一同攻关。
记者了解到,2021年和2022年是鸿蒙电脑的原型机阶段,当时搭建了桌面基础功能,构建了操作系统底座能力,实现软硬芯协同;2022年和2023年是工程机阶段,其间推出生态开发框架、接入第三方核心组件、增加了智慧办公创新;2023年到2025年进入商用机阶段,持续优化操作系统,扩大生态部署规模,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
目前,鸿蒙电脑应用开发不断加速,并且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的移动生态应用能够迅速迁移到桌面端。
根据华为披露的数据,现在已有150多个专属电脑生态应用加速适配、300多个融合生态应用已完成适配,预计年底将支持超过2000个融合生态应用。鸿蒙电脑应用已覆盖通用办公、设计创作、实用工具、金融理财、影音娱乐、教育学习、游戏等用户核心使用场景。
其中,飞书、小红书、B站、中望CAD、美图秀秀、WPS等应用,已经适配鸿蒙电脑。比如,飞书仅用一周即完成了对鸿蒙电脑的基础适配,实现了移动端和电脑端功能同步;中望CAD则通过多端协同,打造从设计到校审的全流程国产化解决方案。
同时,鸿蒙电脑已与惠普、佳能、联想等头部厂商合作,已支持1000多款外部设备连接,覆盖键盘、鼠标、显示器等20多种品类。
华为的底气来自自身的“全栈实力”。与其他国产操作系统尝试者不同,华为有自研内核、开发工具、云服务,以及百万量级的用户终端基础。这种“软硬协同”的整合能力,使得鸿蒙PC并非从零起步。
更重要的是,华为已成功在手机、IoT、车载设备等场景打造了分布式协同架构,若能借此在PC端实现多设备协同、跨屏流转、原生国产体验,将可能创造出区别于Windows、macOS的新一代融合操作体验。
当然,操作系统不是孤立的代码集合,而是复杂的生态系统:用户习惯、开发工具、软件兼容性,乃至产业培训都围绕它构建。生态建设挑战重重,即使苹果驰骋手机市场多年,Mac电脑仍存在应用不足的问题,一些游戏始终都没有开发Mac版。
“手机端相对来说简单一些,电脑复杂很多,”一位资深软件开发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首先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它有一套开发生态,包括开发套件、设计工具等,Windows生态中有一系列成熟的专业软件。其次,操作方面,电脑上需要执行的功能更多,而且对硬件的调用也更多。”
微软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数十年来形成了一个极度稳固、互相捆绑的生态链。鸿蒙电脑能否承载办公场景,能否运行重量级软件,能否支持主流游戏和硬件驱动?华为正在这些关键问题上拿出解决方案。
事实上,在Windows与macOS主导的全球电脑软件生态下,国产软件受技术架构壁垒与生态封闭限制,基础薄弱、发展受限。鸿蒙操作系统从内核层实现技术突破,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基底,为国产软件开发者提供“沃土”,比如“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技术,大幅降低应用开发适配成本。
同时,鸿蒙电脑通过开源开放的模式,吸引不同厂商、开发者、生态伙伴共同参与生态共建。相较于Windows复杂的适配难题,鸿蒙电脑以统一架构推动小红书、B站等移动应用快速适配电脑端,实现“一应用、全场景”体验,开拓应用新市场。
从国内市场看,不少厂商们此前已经在电脑操作系统上进行探索。
据赛迪顾问数据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操作系统市场增速加快,达到23.2%,市场规模达到191.1亿元,预计到2025年,基础软件市场规模将突破250亿元。操作系统市场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于服务器操作系统,一方面是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新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AI服务器放量带来的新市场需求。
就电脑操作系统而言,目前已有麒麟软件(中国软件子公司)、麒麟信安、统信软件(诚迈科技参股)、中科方德等。不过,各家更多面向国内的信创市场,鸿蒙电脑则是面向大众市场进行拓展。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华为的尝试对于国内操作系统生态具有牵引作用。多年来,国产系统在PC端始终徘徊在“可用不可广用”的边缘,缺乏旗舰级厂商的强力推动。
鸿蒙电脑的推出,将操作系统自主权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标志着中国IT产业进一步走向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