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若干举措。上交所同步配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主体范围和募集资金使用两方面推动科创债扩容增量。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多家证券公司和科创企业积极响应,正在筹备科创债的申报和发行,近期有望迎来一大批科创债项目落地。其中,约160亿元证券公司科创债有望近期落地,与此同时,证券公司科创债的相关配套支持措施也在研究中,近期将渐次落地。
上交所是科创领域债券资金筹集的主要场所。自2021年全市场率先推出科创债以来,上交所持续推动科创债提质扩面,累计支持近300家产业企业发行科创债,发行规模过万亿元。据悉,目前,在上交所发行的科创债占比超八成。
拓宽发行主体 灵活募集资金使用
《通知》从主体范围和募集资金使用两方面,进一步提出细化支持措施,推动科创债扩容增量。
拓宽发行主体范围方面,《通知》明确,在继续支持科创企业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发行人发行科创债的基础上,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发挥投融资服务专业优势,募集资金通过贷款,股权、债券、基金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多种途径支持科创领域业务。
灵活募集资金使用方面,《通知》明确,新增支持优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一直以来,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只能投向创投基金和政府出资产业基金,此次将用途拓宽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股权投资机构的科创债募资使用灵活度,为更多中小型科技企业引入资金活水。
据悉,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10余家证券公司正在积极筹备科创债的申报和发行。从证券公司科创债发行的热度来看,科创债的扩容,为科创领域开辟了中长期增量资金,据初步统计,约160亿元证券公司科创债有望近期落地。
与此同时,证券公司科创债的相关配套支持措施也在研究中,近期将渐次落地,如支持证券公司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出借给另类子公司用于科创领域股权投资;支持考核证券公司债券发行规模相关指标时将科创债予以扣除等。
简化信息披露 完善配套机制
《通知》还围绕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这一目标,从简化信息披露安排、完善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提出支持措施。
《通知》支持符合条件的科创债发行人积极适用上交所前期已向市场明确的简明信息披露安排,简化申报发行材料和信息披露,降低企业信息披露负担。同时,《通知》进一步简化了科创债发行人发行阶段董监高和审计机构签章文件要求,并明确资产负债率不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科技型企业发行人可以申请适当延长年度、半年度财务报告有效期。
《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科创债配套支持措施,旨在打造一二级联动、投融资协同的良好市场生态。融资端,明确科创债适用融资审核“绿色通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可以参照适用知名成熟发行人优化审核安排,支持发行人设置可转换为股权、票面利率与科创企业成长挂钩等创新条款。投资交易端,优化科创债做市等交易机制安排,适当上浮科创债质押折扣系数,引导投资机构加大对科创债投入,支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创设科技创新债券类ETF产品,减免科创债交易结算相关费用。
投融联动 优化科创债生态
据市场人士研究,科创债发展到目前破万亿元,除产品设计上具有高效、灵活的融资特性外,还离不开投融联动的良好生态。
试点以来,上交所积极发挥市场组织者作用,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加强投融对接、健全一二级市场联动等方式增强科创债融资支持力度,着力建立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二级联动、投融资协同的科创债良好生态。
自2023年起,上交所即推动做市商开展科创债做市报价服务,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券;同年,进一步降低科创债纳入做市的门槛,明确发行规模达20亿元及以上、主体评级为AAA的公司债券即可纳入基准做市信用债,引导做市商积极开展科创债报价交易等流动性服务,提升科创债交易流动性,有效带动了估值优化,推动信用利差不断压缩,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以2024年上交所发行的5年期AAA评级的科创债为例,其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同期限、同评级的普通债券低约20BP。
据记者了解,上交所近期正抓紧落实相关部署,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上交所将继续坚持科创导向,持之以恒地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不断提升制度的包容性、适配性。同时,深入开展“三开门”服务,加大调研和沟通力度,持续改善市场生态,积极营造一二级联动、投融资协同的市场环境。
校对: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