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指标对比4家银行系信托,营收净利规模不良率…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信托百佬汇 邓雄鹰2024-05-24 16:25

随着信托行业转型迈入深水区,背靠大树的银行系信托也有不小压力。

目前,我国银行系信托公司主要有建信信托(建设银行)、交银信托(交通银行)、兴业信托(兴业银行)、上海信托(浦发银行)等4家。数据显示,2023年,仅上海信托实现营收和净利增长,交银信托、兴业信托以及建信信托营收净利两项关键指标均有所下滑。

不过,随着业务三分类推进,信托公司积极发力主动管理型业务,四家银行系信托主动管理型业务均同比增长。

四公司业绩分化加剧

信托行业转型大背景下,尽管信托资产规模企稳回升,但挑战依然巨大。四家银行系信托公司中,仅上海信托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上海信托2023年年报显示,母公司口径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41亿元,同比大增303%,利润总额65.34亿元,净利润49.52亿元,同比增长417.57%。合并口径下,实现营业收入82.73亿元,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150%。2023年,上海信托完成对控股子公司上投摩根基金51%的股权转让,成为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建信信托营收与净利润位于四家银行系信托第二。母公司口径下,建信信托2023年实现营收28.15亿元,同比下降22.52%,净利润15.34亿元,同比下降29.54%。合并利润表显示,2023年度建信信托实现营业收入75.27亿元,同比下降30.55%;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下降23.27%;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合并口径下资产总计438.86亿元。

交银信托方面,母公司口径下,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4.82亿元,同比下降13.89%,净利润6.5亿元,同比下降19.85%。合并利润表显示,2023年度交银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16.9亿元,同比下滑13.29%;净利润7.71亿元,同比下滑18.19%;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合并口径下资产总计170.69亿元。

兴业信托是四家公司中唯一亏损的公司。母公司口径下,兴业信托2023年实现营收4.24亿元,同比下降55.69%,净利润-5.89亿元,亏损额较2022年亏损1.37亿元进一步扩大。合并利润表显示,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31亿元,同比下滑5.49%;经营效益由2022年盈利2.6亿元转为净亏损6.06亿元,同比下滑333.88%。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合并口径下公司资产总计626.56亿元。

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均增长

信托公司业务主要包括信托业务和自营业务。

从信托资产规模来看,建信信托规模最大,2023年信托资产规模1.17万亿元,交银信托和上海信托的信托资产规模均超5000亿元。从同比来看,两家公司同比增长两家公司下降。

具体而言,至2023年末,建信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1.17万亿元,同比下降19.66%;交银信托5461.14亿元,较期初增长10.28%;上海信托5231.43亿元,较期初增长7.76%;兴业信托1852.06亿元,较期初下降0.14%。

主动管理型信托产品是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在信托管理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尽职调查、产品设计、项目决策和后期管理等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承担主要管理责任的营业性信托业务。

随着业务三分类推进,信托公司积极发力主动管理型业务,四家银行系信托主动管理型业务均同比增长。至2023年末,建信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4773.71亿元,较期初增长4.15%;交银信托和上海信托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分别较期初增长34.82%和42.63%;兴业信托主动管理型信托业务较期初增长44.42%。

此外,从固有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情况来看,2023年末,上海信托不良资产5.25亿元,不良率3.23%,较期初的2.67%上升0.56个百分点;兴业信托不良资产65.18亿元,不良率31.28%,较期初的29.93%上升1.35个百分点。交银信托不良资产10.11亿元,不良资产率5.93%,较期初的7.01%下降1.08个百分点;建信信托则未披露相关数据。

责编:糯糯

校对:苏焕文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