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投日”走进北京:构建良好创投产业生态 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卓泳2024-05-23 17:52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之一。5月22日,“深圳创投日”走进北京“罗湖专场”举行,进一步强化产业创新成果,发掘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良好创投产业生态,促进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首次走出大湾区 “深圳创投日”拥抱京津冀

目前,“深圳创投日”活动已聚集超6000家创投机构,累计实现超1000亿元规模的基金合作。本次活动以创新技术、创新企业、创新资本为亮点,推动北京深圳两地金融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互补,助力深圳及罗湖强化风投创投资源集聚和“双招双引”工作。

据了解,本次活动包括1个主会场和4个分会场,与会嘉宾围绕推动金融要素创新性配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深入交流。现场,深圳市罗湖区与人民网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商招商助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并推动“828巨人港”携手深圳创投公会、中科创客等业内多家机构共同签署“828巨人港”新质生产力生态伙伴合作备忘录,实现资源跨界整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

深圳市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左金平表示,罗湖区形成了以金融、商贸、商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有着具有性价比的投资优势,可为企业提供空间、政策、资金等支持保障;希望可以促进京深两地的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紧密联动,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创投已经成为深圳金融的闪亮招牌。”深圳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时卫干表示,深圳按照“一产业一基金”的思路,逐步构建起全市“20+8”产业集群基金管理体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深圳存续私募股权创投管理企业1700家,管理规模超过1.5万亿元,累计投向全国1.3万家创新型企业,投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规模3700亿元。

多方携手 共创产业生态合作平台

在主会场活动中,北京深圳两地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科创项目代表、创投机构投资人,围绕引领创投活水灌溉实体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研讨。

北京与深圳两个创投高地、创新热土相遇,合作前景令人期待。

“罗湖产业向优、空间向优、服务向优、政策向优。”罗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夏东介绍说,全区瞄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引进具有生态引领力、掌握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坚持引育并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创赛项目、港澳科技项目;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基础科研平台;出台了“金融业发展十六条”“数字人民币十条”等措施,促进机构、平台、资本、人才集聚。

北京市西城区的金融业有着突出优势,西城区经济促进局局长程雪介绍说,截至目前,驻西城区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超过150万亿元,约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的三分之一。此外,西城区也是产业扩大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发展了金融、金融科技、数字经济、资产管理和现代服务业“4+N”的产业开放体系,不断凝聚两区和国家金融科技示范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的发展优势。

此次“深圳创投日”活动,通过链接多方资源,助力构建良好创投产业生态,促进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活动现场,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与人民网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依托人民网828企业服务平台,共建以人工智能(AI)为引领的科创产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器”。

同时,“828巨人港”新质生产力生态伙伴合作备忘录同步签署,“828巨人港”与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南方创投网、首钢基金、母基金研究中心、人民创投、环球数码、中科创客等生态伙伴,将在产业链整合、产业孵化与投资、品牌活动、科技金融合作与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

分会场大咖云集 产融合作提振市场信心

近年来,各地加紧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在人民路演·“人工智能+”专场暨南方创投网京深专场路演分会场,汇聚京、深两地科创力量,围绕人工智能研发到应用等产业全链条,邀请资深投资人、学界专家共话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与会嘉宾表示,“人工智能+”通过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和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从简化决策流程到优化供应链,“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推动企业和行业转型的强大力量。

在“智创罗湖·链动未来”分会场,各方聚焦创新、创业、创赛、创投的“四创”要素,以路演形式助力产融对接。来自生物科技、智能汽车和航空科技等领域的六家优质“硬核力”企业——美琉生物、白熊智数、千钧智行、玮航科技、清醒异构、艺咖科技重点介绍了各自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潜力,展现了科技成果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盈富泰克创投、启荣创投、中道资本、建能资本、中创海升等投资机构积极参与,与企业深入探讨合作机会,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罗湖区的创新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在“深圳创投日·走进北交所”分会场,与会嘉宾关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抢抓上市的机遇,服务中小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活动邀请了投资机构信银振华(北京)和中航普泰的资深投资人士,以及广东华商律所高级合伙人等行业领域专家,就企业股权架构设计、员工持股平台选择、上市流程及法律实务等开展详细讲解。

在本次“深圳创投日”活动中,还举办了以“从长期资本到新质生产力:新时代母基金的价值与策略”为主题的闭门研讨会。与会嘉宾表示,近年来各地接连设立科创母基金,以产业引导基金的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聚焦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关一线实践值得总结推广。

引创+聚投 罗湖打造创投发展政策高地

罗湖作为深圳的核心城区,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创业的热土,四创“创新、创业、创赛、创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创赛,“以赛招商”“以赛引智”,成为创新生态中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罗湖加快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围绕“聚焦特色、突出优势,抢位发展、错位发展”的要求,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为罗湖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截至目前,全区战新企业数量已达到93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18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261家,辖区创新载体总数量共10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4个、市级57个,各项创新指标显著提升。

在发力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技集聚示范区上,罗湖坚持目标导向,“招引+培育”推动产业集聚。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方面,重点瞄准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细分领域。在大健康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医疗美容等领域。

此外,利用区引导基金及子基金、扶持转股权政策、成立种子基金等手段,投资可落地的重点领域企业或项目;利用区属国企的优质产业空间,打造专业楼宇和专业园区;充分借力专业协会等第三方专业机构拓展招商渠道;发挥辖区应用场景牵引力,吸引企业落地。落地深圳首栋医美大楼,推动医美产业集聚;打造“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区,汇集高潜力企业,并探索实施国企物业“租金转股权投资”,推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优质初创型、成长性企业落户,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

与此同时,罗湖是深圳金融的发源地,创投发展的资金和机构优势显著,正与央企国企、头部创投机构、国际投贷基金、美元基金等加大合作,进一步优化罗湖投资发展环境,构建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新体系。出台了“金融业发展十六条”“财富管理十条”“数字人民币十条”专项措施,打造“五大园区”创新载体,着力促进机构、平台、资本、人才“四个集聚”。

瞄准牌照类项目增量。对全球财富管理30强、银行、保险、证券、公募基金总部,对外资银行新设机构,对人身险一级分支机构,对特别优质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券商新设的分支机构;面向在罗湖购置楼宇、办公用房的机构,做了最高力度、最大诚意的政策安排。

鼓励服务类平台入驻。注重金融、创投“生态”的持续营造,罗湖支持广大链接金融、服务实体的平台主体入驻,鼓励金融机构、行业协会、楼宇运营方,打造产业集聚示范园区,构建投、融、产、研一体空间,更好赋能罗湖“创”和“投”的两端发展。

引育风投创投类主体。降低私募基金扶持门槛,规模2亿元就能享受到扶持。私募证券机构落户扶持叠加交易额贡献奖励,私募股权机构落户扶持叠加投资奖励,支持机构开展深港跨境双向业务。此外,机构入驻到基金园区、财富园区,可以享受连续三年最高70%房租补贴,成本最低不到50元一个平方米。

提升创投人才的获得感。每年发放“红岭金融贡献奖”,团队最高可获1000万元;每年开展“红岭金融创新项目”认定,团队最高可获100万元;每年开展“红岭金融领军人才”认定,个人最高可获80万元。在入户、社保、住房、购车、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按规定予以便捷服务,反哺人才为辖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校对:廖胜超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