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债务重组!华夏幸福大动作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e公司 刘茜2024-05-21 08:28

5月20日晚间,华夏幸福(600340)宣布了一项债务重组计划,计划新设立子公司,受让“幸福精选平台”及“幸福优选平台”各30%的股权,并新增“幸福精选平台”不超过25%的股权用于抵偿公司金融债务。相关金融债权人将以不超过125亿元债权换取上述新增股权。

新增抵偿股权比例

公告显示,不管是在“幸福精选平台”方面,还是在“幸福优选平台”方面,华夏幸福在原有架构基础上,拟由夹层公司全资设立多个有限责任公司,再由其作为股东出资设立多个股份有限公司,后由夹层公司增资该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完成后,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均为:相关有限责任公司合计持股2%,及夹层公司持股98%。

在“幸福精选平台”方面,上述公司设立完成后,相关股份有限公司将受让由华夏幸福为实际持有人的预留持股平台持有的“幸福精选平台”22%股权,相关有限责任公司受让原预留持股平台持有的“幸福精选平台”8%股权。在“幸福优选平台”方面,上述公司设立完成后,相关有限责任公司受让由公司为实际持有人的预留持股平台持有的“幸福优选平台”30%股权。

上述股权转让完成后,华夏幸福拟新增“幸福精选平台”不超过25%的股权用于抵偿公司金融债务,其中,由上述多个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22%“幸福精选平台”股权将用于境内金融债务抵偿,由上述多个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8%“幸福精选平台”股权中的3%将用于境外金融债务抵偿。

新增后,公司将以“幸福精选平台”合计不超过74%的股权用于抵偿公司金融及经营债务,公司将通过表决权安排等方式实现“幸福精选平台”相关资产仍为上市公司控股持有,具体方式为:

对部分已设立的原债权人持股平台,由于其均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的方式,将华夏幸福相关主体所持有的股权对应的表决权比例提升;对本次拟新增的25%股权相关新设立的债权人持股平台,由于其均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设置类别股的方式,华夏幸福相关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股东享有特殊表决权,并通过在董事会中占据多数席位,实现对新设立的债权人持股平台的控制,进而保障相关资产仍为上市公司控股持有。

华夏幸福表示,本次债务重组优化的交易对方仍为公司金融债务债权人及经营债务债权人。金融债务债权人除包括公司2021年10月8日披露的《华夏幸福债务重组计划》中“展”、“兑抵接”类债权人,本次债务重组优化将拓展至公司所有金融债务债权人;经营债务债权人为公司业务合作方,主要包括工程施工方、规划设计单位等。

此前为推动债务重组工作,华夏幸福以下属公司股权搭建“幸福精选平台”及“幸福优选平台”用于抵偿金融债务及经营债务,以“幸福精选平台”预测估值500亿元、“幸福优选平台”预测估值521.40亿元为基数向债权人实施债务重组,即债权人以不超过400.39亿元债权换取“幸福精选平台”及“幸福优选平台”分别不超过49%股权。

截至4月30日,“幸福精选平台”股权抵偿金融债务金额约为人民币106.99亿元,相关债权人对应获得“幸福精选平台”股权比例约为27.01%;“幸福精选平台”及“幸福优选平台”股权抵偿经营债务金额约为人民币55.50亿元,相关债权人对应获得“幸福精选平台”股 权比例约为2.58%,获得“幸福优选平台”股权比例约为10.53%。

“保交楼”为第一要务

5月17日,华夏幸福举行业绩说明会。对于今年的经营规划,华夏幸福董事、总裁赵威表示,公司将继续全力以赴推进 “保交楼 ”、债务重组、战略转型等各项工作。

华夏幸福表示,全力以赴“保交楼”,始终以 “保交楼 ”为第一要务,多管齐下筹措资金,全力以赴复工复产,多措并举确保项目开复工与交付。同时,全力推进债务重组,继续坚持“不逃废债、同债同权 ”基本原则,全力推进债务重组各项工作,确保债务重组落地执行。

此外,全面恢复业务经营,扎牢核心业务根基,实现产业新城的有序运转和模式优化,探索不动产发展新模式。持续推进战略转型,不断聚焦招商核心能力,依托产业新城园区场景,带动产业新城模式升级转型,同时基于自身优势和资源,加速发展转型业务推进公司全面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当天华夏幸福还发布了关于债务重组进展等事项的公告。

根据公告,截至2024年4月30日,《华夏幸福债务重组计划》中金融债务通过签约等方式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约为1897.51亿元。“幸福精选平台”及“幸福优选平台”股权抵偿金融及经营债务合计金额约为162.49亿元;华夏幸福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金额合计245.42亿元。

此外,自公司前次披露诉讼、仲裁情况后至2024年4月30日期间,华夏幸福新增发生的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合计为5.75亿元(其中两件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所涉金融债务3.38亿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该等案件已和解结案),目前相关案件尚在进展过程中,案件的最终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尚无法判断对公司本期利润或以后期间利润的影响。

校对:王蔚
责任编辑: 彭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