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20万人储能“狂欢”的背后:容量越做最大,赛道越来越同质化
来源:界面新闻作者:马悦然2024-04-15 15:56

“无非是储能电芯和系统越做越大,没太多新意。”

在4月10-13日举办的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4)期间,一位参展企业人士如此评价参展企业推出的新品。

刚刚过去的周末,声势浩大的储能展落幕了。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会吸引了500多个展商,专业观众从去年的12万人次增长至20万以上,展区面积、主题展馆等规模均创下历史新高。

但这场新能源盛宴,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有一丝“过度繁荣”的假象,当前锂电池储能产品的创新点仍聚焦在“卷”容量上,同质化严重。

一位企业高管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企业们推出的电芯容量基本为300 Ah以上,今年则更大一些;去年储能系统容量聚焦在5 MWh,今年也更大一些,做到6 MWh,“但都是新瓶装老酒。”

电芯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储存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

随着风电、光伏装机大幅提升,对储能的需求增加。储能系统最确定性的趋势是越做越大。大容量和高密度,意味着可以节约投资成本。

2023年,300 Ah+储能电芯产品赛道上百家争鸣,几十家电池厂商推出如305 Ah、314 Ah、325 Ah等电芯产品,推动规模储能用电芯容量从280 Ah向300 Ah迭代。

本次展会上,远景储能推出了350Ah储能专用电芯;蜂巢能源则发布了350 Ah和730 Ah大容量储能短刀电芯。

此外,瑞浦兰钧、欣旺达(300207.SZ)、天合储能、海辰储能、鹏辉能源等企业均推出300 Ah+容量储能电芯产品,近30款产品均已经开始量产交付。

伴随300 Ah+电芯的加速量产,5 MWh+储能系统正在成为市场主流。

据高工储能不完全统计,已发布5 MWh+储能系统的厂商已经超过20家,包括阳光电源(300274.SZ)、宁德时代(300750.SZ)、海辰储能、天合储能、中天储能、欣旺达能源科技等。

在“做大”这件事上,本届储能展上最重磅的新品是宁德时代的天恒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容量为6 MWh。产品发布会当天,宁德时代展台前人满为患。

新发布的这款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长约6米,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4米和2.8米,可实现运营期最初五年的容量和功率零衰减。

此外,比亚迪(002594.SZ)也推出了全新一代魔方系统MC Cube-T,容量6.432 MWh,目前已开始交付;蜂巢能源也发布6.9 MWh短刀液冷储能系统。

这三家龙头企业直接把储能系统容量“卷”到6 MWh时代。

但储能电芯和系统的进步空间是否只能越来越大?

天合储能总裁孙伟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所谓“大”,只是一个发展方向,但并不是无止境的发展。

孙伟称,“大”时代不能单纯认为是电芯外形尺寸的扩大,而应在合理范围之内,充分利用体积比能量密度的提升,包括内部物理结构的改变,减少、控制散热量,有更广的温度适应性,在这些方面进行研发,是多重利益、多重维度的一个“大”。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同时指出,如果容量扩大走得太快,很多标准不支持,包括机柜的大小等,会存有一定风险,产业链、供应链、工艺工装也不支持。

产品做大、密度变高,电芯后期维护及安全性,也得到业内更多的重视。

本届储能展上,阳光电源推出了电芯预诊断系统iSolarBPS。据该公司称,该产品可提前7天主动预警异常,运维提效30%,从电芯到系统实现精细化、智能化健康管理。

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散热方式也是储能系统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液冷散热逐渐成为近年来的主流趋势。

液冷技术通过液体对流直接散热的方式,能够实现对电池的精确温控,确保降温均匀性。相比之下,风冷技术成本较低,但是散热效率并不高,且无法实现对电池的精确温控。

据界面新闻记者观察,储能展上,储能企业推出的新品温控系统多采用液冷技术。包括科华数能、禾迈股份(688032.SH)、索英电气、上能电气(300827.SZ)等企业均带来了液冷热管理系统(PCS)。

华为则推出了全球首款风液智冷工商业储能产品。该企业称,该系统有三种工作模式:主动液冷、自然风冷、余热利用。

此款产品可以通过智冷路由器,根据环境温度和电池工况自动调整工作模式,实现“类心率”式的自适应调节控制。相比行业传统方案,多模式智冷运行,使得辅电能耗最大降低30%。

除了以上趋势,构网型储能也是展会上的一大热点。

当前储能PCS控制技术有跟网型和构网型两种。跟网型本质为电流源,自身无法提供电压与频率支撑,必须依赖电网电压和频率,无法支撑系统;构网型本质为电压源,内部设定电压参数信号输出电压与频率,既可并网也可离网运行,对电网支撑能力强。

在国内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较高的区域,构网型储能的需求出现,新能源电站配建“构网型储能”的要求正在越来越多。

本次储能展上,科华数能、中车株洲所、南瑞继保等企业均推出构网型储能。远景储能发布了最新的GenGrid生成式电网技术,“1+4”全栈构网。

据田庆军称,远景储能在构网型上主要有两个方向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微网方向,以构网型储能技术作为支撑点建立电网,同时合并新能源电力和客户负荷,建设能自己运营的微电网。

第二种是大电网支撑方向,实现在大电网中并网。电网一旦产生波动,构网技术可对电网进行电压、频率支撑或振荡抑制。

除了储能相关企业在行业中不断推陈出新,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光伏、风电企业也都来“凑热闹”,力图打造第二业务增长点。

天合储能在此次储能展期间,发布了行业首个《储能专用电芯白皮书》,首次在国内发布了已量产的新一代柔性储能电池舱Elementa 2,计划今年5月开启交付。

因为具有光伏领域优势,天合在储能版块主打光储融合发展。孙伟表示,天合储能的定位已经升级为“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孙伟表示,如果产品在初期设计就考虑到了光储深度融合的方案,将减少能量之间的转换。当前的模式是光伏发电,输入逆变转换,经过储能再经过逆变转换,中间需要两次逆变转换,如果前期就植入深度耦合,就可以减少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

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688223.SH)发布蓝鲸5 MWh大型储能系统SunTera G2以及314 Ah自研电芯。该公司预计,今年三季度实现首期5 GWh储能电芯产品产能投产并具备量产出货条件。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徳曾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光伏加储能会是未来电力主要的供应方式,但目前晶科储能业务相对占比较小,还在市场培育、客户信任基础建立,以及整个生产体系建立的阶段。

在本届储能展期间的采访中,晶科能源储能销售部总经理段虎子则表示,晶科能源的目标是,未来三至五年内,做到储能行业前三。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储能领域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去年以来,储能行业价格不断创下新低。当前储能系统报价已低至0.6元/Wh左右,是去年的一半,两年前的三分之一。

高工产业研究院认为,全球储能市场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洗牌期,且未来1-2年仍将持续。增速减缓、产能过剩、利润压缩、市场分野、技术迭代、资本遇冷、安全事故等多重变局将使得企业加速分化。

高工产业研究院指出,今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整体将供大于求,系统集成较电芯环节竞争更为残酷,50%以上的储能系统企业(含大储系统、工商储系统、户储系统等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前十名储能系统集成商将瓜分八成以上市场份额。

国内竞争激烈,出海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路径之一,且打造差异化产品也将是企业破局关键。

海博思创(A06330)董事长张剑辉在会上表示,储能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的系统。简单靠终端的数据,很难去估算系统的状态,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才能真正赋能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会上表示,中国已有上万家储能企业,大部分产品毛利率非常低,也没有后续的资源和经费再投入研发,安全隐患问题时时存在。他在大会上呼吁,储能行业要坚守“安全”底线,回归“以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的主航道。

曹仁贤建议,积极探索储能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且行业要进一步增强上下游分工协同,加强国际化合作,共同推动储能标准化、安全化、规模化、经济化的总趋势等。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