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带来怎样的投资机遇?――读《气候投资》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郑渝川2024-04-01 08:47

《气候投资》

(美)布鲁斯·厄舍 著

刘 瑶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10月出版

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社会企业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教授布鲁斯·厄舍所著的《气候投资》一书,深入探讨了气候危机带来的商业机会,尤其是各种新兴概念、产业所可能形成的新赛道、新机会及其成长空间。作者围绕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案,探讨了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绿氢、碳移除的商业可行性,以及相关的投资策略,并就气候变化时代的实物资产投资策略、资产配置方式和相关金融资产的投资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建议。

气候变化带来的投资趋势

当前,气候危机席卷全球,在带来重重风险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那么它将带来哪些投资趋势?

作者在书中分析指出,第一要看到物理风险在提高。无论是房地产等实体资产在灾害多发情况下面临的多重风险,包括债务违约风险,还是新型清洁能源等新兴概念、产业技术迭代与商业应用中所可能遭遇的各种不确定性结果,都将会变得更为突出。这些风险并非每时每日都会出现,但其呈现的方式很可能是极端性的,比如过去很少遭受水灾的城市,很可能在长期平稳发展后,突如其来地迎来相关灾难。

与物理风险相关的风险和趋势是政策性风险。在物理风险提高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减灾救灾防灾,所可能采取的各种应急性措施以及制度建设,比如房地产项目防洪标准、防风标准、隔温等要求将大幅度上升,这将迅速改变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结构,连带引发金融产品前景和计价发生改变。同时,有些经济体,包括部分欧美国家、东南亚国家、拉美国家还对境外资本和产业项目设立额外限制。

第二要看到技术创新的风险、趋势和机会。低碳技术毫无疑问是绿色商业、气候投资的大未来,但不断迭代的技术也可能使得某些产业企业选定的某类技术很快失去市场,比如被后来居上或跨界竞争的对手以新技术挤出市场。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技术创新,虽然近年来也在投资上获得了很高的估值,但是目前社会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第三要看到正在演变的社会规范。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个体、群体参与到现在的全球气候治理中,这对企业、资本和政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还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拒绝那些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响应迟缓的企业甚至投资机构。

第四要看到政府正在行动。中美国家元首会晤就气候治理达成协议,这正是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近年来积极响应气候变化,采取各种措施遏制气候灾难到来的行动的体现。尽管当前一些国家政坛出现的保守右翼势力否认气候变化,力图在气候治理方面大幅度后撤,但是这种逆流不是主流。未来,世界各国的政府将对气候变化积极响应和执行的企业、资本予以激励,相应地,也会惩罚那些拒绝积极响应和执行的企业和资本。

气候解决方案和资产配置方案

在书中,作者还就目前已知的气候解决方案的商业前景和投资前景进行了探讨。

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都存在显著的“学习曲线”效应,也就是随着需求加大、产量增加,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成本会显著降低,并带动发电价格下降。作者分析指出,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土地限制、供应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投资建设成本较高等问题,但是其优势在于一旦形成了稳定的投资建设规模和投入运营以后,将可以提供较为稳定可靠的营业收入。至于核能开发,虽然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泄漏造成了比较突出的公众担忧,但是由于存在能源供应缺口,核能仍然具有比较可观的开发前景。

目前,无论是传统的水力发电、火力发电,还是可再生能源项目生产的电能,都在面临储能的挑战。传统水电虽然可以通过抽水储能来进行调节,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快速增长带来的储能问题。因此,包括压缩空气、多种电池技术以及飞轮储能在内的各类储能技术,由于可以用于电网侧储能,因而具有很强的投资发展前景。

作者还在书中探讨了绿氢、碳清除等方案存在大规模扩大的局限性。在碳清除方案中,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主要问题在于应用成本很高,在美国大概是每吨60美元至150美元。使用这种技术的化石燃料发电厂,其发电成本要比平时高出一半左右。碳封存技术虽然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捕获碳,但是问题在于,现在人们一般通过再造林来捕获碳,由于树木存在被烧毁或无法栽活的可能,从而会产生碳渗透和泄漏的风险。虽然也可以直接在空气进行碳捕获,即用科技手段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但是这种做法的问题是成本过于高昂,据美国麦肯锡公司估算,每吨封存成本将超过500美元,是植物成本的100倍。

减碳减排还要求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得超过温室气体总量的特定比值。这意味着商业建筑需要投入可观的资金,才能完成商业改造。作者指出,即使在美国也需要为此创新必要的融资工具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商业地产评估清洁能源贷款等。作者认为,在中国,通过对建筑物升级和能源效率投资,再加上适老化改造,将使房地产成为一个非常可观的新赛道。

作者建议,在气候变化时代的风险投资需要遵循这样的策略:确定企业家可以创建差异化产品的细分市场,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不断迭代和完善产品,然后根据需要投资额外资产。比如,气候变化会对能源、交通、水泥、钢铁和农业等产业的现有企业和产品形成威胁,从而催生新的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将产生可观的创新概念,并且将在未来诞生大量的创新产品和新创公司。作者同时还认为,私募股权投资者目前也在积极寻求探究气候变化给投资组合带来的风险,希望通过投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来获得稳定回报。

总体来说,本书比较清楚地解析了气候变化时代的投资逻辑,系统介绍了清洁低能经济的技术路径和发展状态,分析了各种创新解决方案的成长空间、直接效益、规模挑战以及潜在风险,对于中国企业界、投资界的读者把握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寻找下一个风口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