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态势持续 私募行业加速出清
来源:中国证券报2024-03-29 08:28

在新增登记备案日益趋严的背景下,私募壳交易的吆喝声再度出现,试图另辟蹊径。近日,在一些社交媒体上,就有“新到北京私募证券、股权,牌照公司干净,可代持一年,欢迎咨询”一类的帖子发布。

所谓的“买壳卖壳”是行业内一般通俗的说法,实际上指的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情形。该种情况下也往往涉及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等重大事项的变更。壳的类型既包含私募证券类,也包含股权类。

相关律师表示,单纯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实际控制人变更本身并不违法,但是不符合行业监管及自律的相关精神。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代持或者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控制权后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则违反了私募基金监管法规。买卖壳后的遗留问题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个是目前监管机构不提倡买卖壳,因此可能无法通过重大事项变更申请,在该种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则无法设立新的产品,买壳没有实际意义;二是壳本身存在或有债务等潜在法律风险。

实务中,业内人士介绍,监管自律层面对该种行为限制比较严格,目前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请实际控制人变更审核中,相当于按照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标准进行重新申报,要求比较严格,基本不存在规避的空间。

推动行业生态向好

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机构质量持续提升,监管加强行业规范引导、扶优限劣的导向更加鲜明。

业内人士认为,《办法》的出台确实大幅提升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产品备案的标准,加之监管审核更加从严,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管理人登记和产品备案项目被挡在了门外,造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产品数量下降。

另外,一二级市场的低迷或许也是当前私募基金发行备案遇冷的原因之一。“当前股市预期不佳、赚钱效应不尽如人意连带基金发行遇冷的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基金的长期赚钱效应和社会财富向资本市场迁移是大趋势。基金机构要在市场低点敢于逆周期销售布局,用时间和定力沉淀优秀的长期投资业绩,树立资管行业长期价值投资标杆。”一位基金人士指出。

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基金是一个专业性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的提升、不合规私募的出清会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从而推动行业生态逐步向好。从私募管理人的角度来说,应当提高政治意识,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专业能力和内控水平,积极承担职责使命,服务国家战略,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