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辩证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韩和元2024-03-19 06:54

韩和元.jpg

韩和元(广州经济学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据此,我们可以辩证地、准确地看待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众所周知,棉纺织业是个典型的“传统产业”。但就是这个“传统产业”,却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在其传世名著《经济周期》一书里,就曾感慨过:正是由于棉纺织业这一传统产业引入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厂制度,从而提高了它的生产效率。“从家庭纺织转向布匹的机械化制造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16世纪,一些英国企业家系统地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因此使得他们能够降低产品的价格。更低的售价激发了需求,最早的需求往往都会表现在衣、食、住、行上,当时的欧洲也不例外。在“衣”领域,雪片一样的订单让一些精明的企业家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手工作业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他们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机械师约翰·凯伊于1733年发明了飞梭,这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令其上游的棉纱顿时供不应求。棉纱行业也意识到,要想满足织布行业的需求,就必须提高生产效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于1765年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它又大幅度提升了棉纱产量。

为了不至于在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家们为提高生产效率,你追我赶,想尽了各种办法。在这种竞争格局中,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也应运而生。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显然已无法满足需要。在英国,伯明翰·瓦特于1785年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它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迅速得到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诞生了。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由此可见,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新兴产业发展也依赖传统产业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支撑。正是这场“传统的棉纺织产业”引入了最新技术,进而引发工厂的革命,它不仅为企业家带了巨额财富,还提高了当时英国的综合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增进了全人类的福祉。

英国棉纺织业促成第一次产业革命爆发的这一历史,给予我们两大启示:首先,一些传统产业是可以经过技术改造和要素再组合,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其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所需的新技术、软硬件等,能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和动能。

将目光转回国内。根据《经济日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传统产业在中国制造业中占比超80%。多年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领域。这些行业带动效应强、产业关联度大、国际市场占有率高,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这一国情也决定了,在当前,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是不可行的。

最后,不妨重温新竞争经济学派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只有低技术的企业,却从没有低技术的行业。”在他看来,任何一家企业,只要能够使用世界级的技术和经验,去提高其生产率、去创新,去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这家企业就能在任何行业、任何价值链段,具备竞争优势。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