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89家公司被罚5.75亿,30名高管禁入!
来源:新财富杂志作者:程静2024-03-15 18:09

金融消费者及投资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始终备受关注。2023年以来,共计205家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被罚。

其中,涉及财务造假的公司89家,对公司本身的处罚金额共计5.75亿元,虚构业务、欺诈发行的公司最高罚款接近9000万元,IPO递交虚假资料的思尔芯被罚1650万元。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程静

又是一年3•15,不仅消费者保护成为焦点,投资者保护也备受关注。

这一天,证监会集中发布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等四项政策文件,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其中不少内容直指投资者权益保护,包括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及时依法严肃追责;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惩业绩造假,推动构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提高穿透式监管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业绩穿透、数据真实,加强全方位立体式追责等。

A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打击造假是重要一环。

根据同花顺数据,2023年以来,上市公司发生的诉讼仲裁案件达到9943件。从案件原因来看,信披虚假仍是“重灾区”,有1335件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影响着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对此,证监会持续加强监管,对上市公司造假“零容忍”。

2023年以来,共计205家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被罚。

其中,违规行为涉及财务信息造假的上市公司共计89家,对公司本身的处罚金额共计5.75亿元,A股和三板股公司分别有64家和25家,6家已摘牌。

从申万行业分类看,计算机行业占比最高,有12家,机械设备有8家,环保、建筑装饰、通信均有7家。

从人员处罚看,2023年至今,已有30名公司高管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其中终身禁入的有3人。

01

无中生有——编造虚假业务,“做戏做全套”

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的“顽疾”,在IPO、再融资阶段,都有上市公司因财务信息造假导致欺诈发行,在发行申报阶段,也有公司报送虚假财务数据。

财务造假的主要方式,包括编造虚假业务及合同、提前确认收入、少记商誉减值与存货减值等。其中,第一类最为常见。

这些无中生有的造假公司,往往“做戏做全套”,按正常销售程序模拟运转,伪造订单、合同、销售发票等,虚增营收和利润,隐蔽性较强。

2010年上市时,因篮球明星姚明出现在前五大股东中(持股比例仅为0.56%)而备受关注的合众思壮(002383),更是同时编造了三类虚假业务。

2021年,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骗局,涉及十余家上市公司,震惊资本圈,合众思壮也参与其中。其通过虚构雷达、专网通信相关业务,虚增收入、成本和利润;为了结算部分专网通信业务利润,又虚构了软件销售和技术服务费收入;此外,还通过跨期确认票据贴现费用,虚减财务费用。2017—2020年,合众思壮累计虚增收入15.81亿元,虚增成本11.78亿元,虚减财务费用1.1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21亿元。

2023年5月,证监会对合众思壮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处600万元罚款,包括其时任董事长在内的3名高管共计被罚款650万元。

同样陷入“专网通信”骗局的凯乐科技,2016—2020年的5年间,通过伪造采购入库、生产入库、销售出库等单据,虚增收入超过570亿元,虚增利润接近60亿元。

在2023年被处罚的上市公司中,其造假堪称最为疯狂。

其虚增收入占当年披露营收的比重,2016年为48.99%,接近一半,2017年超过70%,2018、2019年均超过85%,2020年甚至超过九成,为91.13%。

其造假利润占当年利润的比重更为夸张,2016年超过60%,2017年接近100%,2020年达到247.45%。经证监会测算,凯乐科技自2017年起,归母净利润就已是负数。

最终,凯乐科技被处以1000万元的罚款,包括其时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朱弟雄在内的3名高管共计被罚650万元。

02

带病闯关——IPO时起便交出“假成绩单”

在被处罚的案例中,不乏一些公司为了上市,粉饰业绩,交出“假成绩单”。

2020年2月26日,紫晶存储在科创板上市,而经查明,其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和验收单据入账、安排资金回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进行财务造假。

2年半的时间里,其虚增收入累计超过2.2亿元,虚增利润累计超过8500万元,《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数据造假,导致欺诈发行。

上市以后,其继续通过以上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2019年、2020年分别虚增收入2.7亿元、3.27亿元,占当年营收的比重均超过50%;分别虚增利润1.45亿元、1.69亿元,占当年利润绝对值的比重分别达到94.55%和150.21%。

针对欺诈发行,证监会对紫晶存储处以非法集资资金的3%,即3068.52万元的罚款,而信披造假的处罚金额为600万元;此外,对其时任高管罚款超过4000万元,其中,实际控制人郑穆、罗铁威的罚金分别为2164.26万元和1803.55万元。

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资本市场“毒瘤”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仅紫晶存储欺诈发行一案,受损用户就达到17471户,共计损失10.97亿元。

为维护投资者利益,证监会对此次欺诈发行涉及的中信建投、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展开调查,最终与其签署承诺认可协议,4家中介机构承诺交纳约12.75亿元承诺金,其中约10.86亿元赔偿投资者并整改。

同样是IPO欺诈发行的泽达易盛,在2023年4月证监会对其处罚决定公布后,立即被12名投资者起诉至上海金融法院,最终参与案件调解的投资者达到7195名。2023年底,该诉讼结果出炉,以上投资者获2.8亿余元全额赔偿,人均3.89万元,成为中国证券集体诉讼和解第一案。

泽达易盛在《招股说明书》中的造假,涉及通过公司及子公司签订虚假合同、开展虚假业务,2016—2019年间虚增收入3.42亿元,虚增利润1.86亿元;此外,隐瞒其买入私募基金产品、股权代持等重要信息。2023年4月21日,证监会对其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4.05亿元的20%,高达8100万元的罚款。时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实控人林应,被罚3000万元。

上市后的2020、2021年,泽达易盛继续虚增收入2.23亿元,虚增利润1.09亿元。最终,公司因此被罚500万元。

另一典型案例则是ST*美尚(300495)。其于2015年发布《招股说明书》,而其自2012年起,便通过提前确认应收账款收回虚增净利润、虚记银行利息收入、不按审定金额调整项目收入、虚增子公司收入等方式,合计虚增净利润4.57亿元,财务造假时间长达八年半。此外,还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及资金占用情况、重大诉讼事项等。

对此,证监会对ST*美尚处以1330万元的罚款,对其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迎燕采取终身禁入措施,对时任高管钱仁勇、龙俊、石成华采取3年的市场禁入措施。

目前,因ST*美尚欺诈发行上诉的案件就达到776件,其股票索赔案诉讼时效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30日,投资者索赔正在征集中。

为杜绝公司在IPO申报阶段递交虚假材料,证监会已加强处罚。2024年2月9日,思尔芯公司和高管因此被罚1650万元,成为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首个IPO“带病闯关”受罚的案例。

2021年8月,思尔芯提交科创板IPO上市申请,4个月后被抽中现场检查,其涉嫌虚增收入暴露。2022年7月,思尔芯撤回上市申请,仍被立案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其2020年虚增收入1537万元,占当年营收的比例超过11%;虚增利润1246万元,占当年利润的比重达到118%。因欺诈发行,思尔芯被处以400万元罚款,包括其时任董事长在内的高管合计罚款1240万元。

03

再融资涉及财务造假,募资越多,罚款越高

2023年9月,浙江证监局对思创医惠(300078)开出的8570万元罚款,创下这一年最高公司罚金纪录。

处罚决定书显示,思创医惠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与其他公司开展虚假业务、提前确认收入、成本等方式,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92万元,虚增利润3302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比重超过20%;2020年1-9月虚增营业收入6096万元,虚增成本628万元,虚增利润523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56.81%。为此,思创医惠被罚款400万元。

此外,因其2020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资8.17亿元时,募集说明书包含以上造假数据,导致欺诈发行,因此,对其处以募资金额10%的罚款,即8170万元。其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章笠中,10年市场禁入。

无论IPO还是再融资,如果出现财务造假,则其募资越多,罚金越高。2023年被罚终身禁入的,还有ST*红相(300427)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成。

2017—2022年,ST*红相及其5家子公司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构原材料采购、虚增固定资产等方式,连续6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总额超过10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超过3.9亿元。

期间,其还通过欺诈发行,分别于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2020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0年申请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其中前两次募资总额达到6.43亿元,最后一次则主动撤回。

最终,ST*红相被处以2513万元罚款,时任副总经理何东武也被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04

并购之后,商誉减值计提不充分

2023年6月,上海凤凰(600679)连续发布13条公告,对公司2018—2022年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及业绩追溯调整。

这一事情可追溯到2015年12月,上海凤凰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江苏华久辐条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权,对价5.3亿元,并形成3.85亿元的商誉。收购后3年,华久辐条“踩线”完成业绩承诺。

2023年4月,上海凤凰公告,对收购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3.59亿元,直接导致其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08亿元。

上交所火速发来监管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前期商誉减值计提不充分情况,是否通过调节利润进行财务“大洗澡”。6月,上海凤凰发出上述更正公告。

后经证监会调查,上海凤凰在2018年度对该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少计提897.79万元,导致当年合并财务报表虚增利润总额897.79万元。同时,由于不同年度财务报告数据的连续性,前述会计差错导致公司2019—2022年4个年度报告关于商誉的财务数据均不准确。

由于此次违法跨越新旧《证券法》,2024年2月2日,证监会对上海凤凰处以200万元罚款。

同样是2015年,方正电机(002196)收购上海海能100%股权,形成商誉8.28亿元。彼时,越南方正为方正电机全资子公司。2019年,方正电机将越南方正100%股权转让给上海海能,但从当年年底开始,其不恰当地将越南方正纳入上海海能商誉相关资产组,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导致确认的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不准确。

同时,上海海能2018-2022年对“三包费”的会计估计不合理,导致2018-2022年方正电机应补充确认商誉减值准备金额5292万元、173万元、3290万元、1471万元、-8441万元。综合看,2018-2021年,方正电机虚增利润1.04亿元,2022年虚减利润8697万元。

2024年2月,浙江证监局对方正电机处以400万元罚款,时任董事、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牟健和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牛铭奎,分别罚款130万元和80万元。

数百宗处罚案例显示,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证监会对此高度重视。3月6日,证监会新任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透露,证监会正在突出抓的三件事,第一个就是防假打假。证监会正与有关部门一起共同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严肃整治、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吴清同时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企业必须扛起第一责任、主体责任,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作为企业的“关键少数”必须挺在前面。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还有各类专业中介机构也都要各负其责,责无旁贷。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社立场。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新财富杂志

《新财富》杂志于2001年3月创刊,专注资本市场深耕细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新财富金牌董秘”“新财富500富人”“新财富最佳投顾”“新财富最佳投行”等权威专业评选和《德隆系》《明天帝国》《收割者》等经典研究案例影响深远。

新财富杂志社旗下主要新媒体平台包括:新财富杂志微博、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新财富杂志视频号。

地址:深圳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皇岗路5001号深业上城T1栋59楼

订阅热线:0755-83352922
新闻职业操守举报电话:0755-83250532
编辑联系方式:搜索微信号TesSxr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