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风投创投韧性发展,加强科技型初创企业支持力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2024-02-01 09:10
(原标题:南财观察|深圳风投创投韧性发展,加强科技型初创企业支持力度)

“今年(2023年)我们频繁往香港、东南亚还有中东迪拜跑。”深圳某私募股权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VC/PE普遍面临募资难困境,纷纷组团境外“淘金”。

目前,中国风投创投正在“艰难转舵”中。清科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数6510起,同比下滑25.9%;披露投资金额5070.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1.8%。

在深圳市两会上,深圳市政协委员、松禾资本董事长厉伟建议,支持风投、创投机构加强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支持。对符合要求,投资布局符合深圳产业规划的本土创投机构给予重点支持和鼓励。以产业化为导向进行成果转化,让科研机构距离产业需求更近,更迅速地从需求端解决根本问题。建立科研机构与产业之间的对接平台,促进双方更紧密合作。

尽管行业整体承压,但深圳风投创投行业发展也不乏一些亮点,仍在韧性发展。如为缓解募资难,深圳国资LP频频出手;为推动深圳“20+8”产业发展,“20+8”产业基金稳步展开;深圳“村集体”试水股权投资,“村民”做起LP,深圳也在2023年引入中东基金。

1月30日,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深圳“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要争创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还强调要打造香蜜湖、深圳湾、前海湾等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新设立低空经济等产业基金。

钱从哪里来?钱又要投到哪里去?如何顺利退出?这些目前普遍困扰中国VC/PE的难题,深圳作为中国三大创投重镇之一,正积极探索转型路径。

募资:深圳“村民”做起LP,VC/PE组团境外“淘金”

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整体仍处低位。具体到深圳,从2023年前三季度基金募集数量和规模看,深圳创投业发展呈现下行趋势。根据清科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基金募集数量为334只,同比下降12.8%;2023年前三季度基金募集金额为558.51亿元,同比下降38.1%。

尽管募资端呈现下滑趋势,但深圳股权投资市场在募资端也不乏一些亮点。近年来,政府引导基金等国资背景的LP已经成为国内股权投资行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深圳国资LP也频频出手。

近年来,深圳成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千亿级引导基金、百亿级的天使母基金以及湾区首家“出海”人民币投贷基金等。深圳各区也在发力产业引导基金,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继出台“20+8”产业发展政策后,深圳按照“一集群一基金”思路,发布“20+8”产业基金。今年9月18日,深圳首批“20+8”产业基金GP遴选结果出炉。今年7月,深圳市还发布了第二批产业基金设立计划,按市场化方式配置5只专项基金。

此外,从2022年底以来,一支新兴深圳本土LP的出现也吸引了诸多市场目光,尽管他们出资规模并不大,但意义重大。2023年初,深圳市首支“市区国企+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签约设立,深圳“村集体”试水股权投资,这一创新给总资产近2500亿,净资产超1200亿的深圳村集体社区股份公司带来了“新价值选择”。此后,罗湖区、坪山区、龙岗区“村民”作为LP,纷纷掏出数亿元投向深圳20+8产业集群。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也观察到,在市场化资金募资难的市场环境下,国资LP活跃,多类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等主流长线资本都参与到投资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包括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险资机构、国家级超级LP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

2023年9月,为支持险资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深圳市引导基金与国寿集团、太平保险、平安集团等三家世界五百强险资机构共同投资设立基金,定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20+8”产业基金以及创投机构,首期合作总规模达420亿元。据悉,这也是国内头部险资机构首次大比例出资。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家级超级LP,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此次也参与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据介绍,与深圳市政府合作、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独立出资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宣布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据悉,该基金将重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除中国本土LP外,在全球交流恢复正常后,普遍面临募资难题的深圳VC/PE们组团去境外“淘金”。“今年我们频繁往香港、东南亚还有中东迪拜跑。”位于深圳前海私募股权机构一村凇灵总经理刘涛告诉记者。在全球交流恢复正常后,普遍面临募资难题的深圳VC/PE们组团去境外“淘金”。

目前,股权投资行业呈现的整体趋势是“欧美地区LP逐渐撤退,中东和东南亚等地LP的资金比例正在提升。中东LP正成为新金主,特别是出海项目的金主。”青松基金合伙人之一向记者表示。今年1月,深圳宣布首次引入中东基金——沙特阿拉伯基金,在境内成立蓝海太库(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发起首支中东合作基金。

投资:资本市场估值回归理性,深圳硬科技投资持续活跃 

硬科技赛道始终深受深圳股权投资市场青睐。根据清科研究统计,2018年以来,深圳市股权投资市场在IT、半导体与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机械制造、清洁技术等硬科技行业的投资持续活跃。

记者发现,深圳PE/VC纷纷押注硬科技赛道。“在投资端,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鼓励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在政策的推动下,大家创业的热情会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投资机会也会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一批从国外回来的高精尖人才,他们大部分会选择创业,所以投资项目并不会稀缺。”松禾资本管理合伙人汪洋告诉记者。

目前松禾资本主要围绕科技赛道进行投资,包括智能汽车领域及高端装备领域,“一硬一软两个底层基础设施的进步,会带来高端装备和机器人产业升级的机会。”汪洋表示。

位于深圳的中美创投也聚焦硬科技领域投资,目前投资企业/项目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高成长公司。深圳某险资LP副总经理也告诉记者,目前比较看好的赛道是医疗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硬科技或智能制造。

“但很多此前投资互联网和消费的投资机构也纷纷入场开展科技项目的投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硬科技项目的估值虚高,反而不利于创业者保持打磨好产品的良好心态。”力合科创集团董事长、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贺臻向记者表示。

此外,科技项目的成长逻辑有别于互联网项目和消费类项目。贺臻直言,“从 2022 年开始,我们发现,由于许多科技项目的业务成长不如之前投资机构的预期,很多科技项目的融资因为前期估值太高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但上述深圳某险资LP副总经理观察到,现在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是逐渐回归到理性的状态。这几年通过政策、资本市场的回调,整体把投资人的心态从狂热回归到一种理性中,真正用数据、用成长性去说话。

在目前资本市场估值逻辑回归理性的状态下,“现在大家越来越回归到项目本身,这个项目它到底值多少钱?即便是非常明星的团队,还是会看一些很硬的东西,如订单、产业生态、团队、产品市场等。”她表示。

退出:IPO节奏阶段性收紧,VC/PE寻求多元退出

目前,如何寻找有效的退出渠道也是行业难题之一。当下一个明显的行业趋势是,IPO节奏阶段性收紧,VC/PE陷入“退出难”困境。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251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35.8%。前三季度共有322家中企境内外上市,同比下降8.5%。

在行业普遍退出难背景下,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市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数量288笔,同比下降14%。根据德勤中国数据,截至2023年12月10日,上海、深圳主板等候上市的正常审核状态企业数量为100家,较2022年12月31日正常审核状态企业的308家减少200家,另外有136家企业中止审核。

在被投企业IPO收紧情况下,并购重组热潮再起。优山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陈十游告诉记者,“在IPO收紧的情况下,行业都面临着退出的问题,投资创新企业起码得有十年才能真正孵化出真正的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但目前企业未盈利很难上市,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求一些收购兼并的机会来破局,另外我们也在研究北交所的机会。”

除收并购重组之外,S基金(Secondary Fund)目前被寄予厚望。S基金,也称二手份额转让基金,是专注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基金,投资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二手份额或投资项目组合。S基金与传统PE基金的不同之处在于,S基金是从投资者手中收购企业股权或基金份额。

青松基金合伙人告诉记者,青松基金主要传统的退出渠道包括项目IPO、并购等,但由于青松投资阶段比较早,出于基金年限的考虑,有些项目需要及时退出以保证LP的收益,因此也会主动积极寻找“隔轮退”等退出机会,或通过设立S基金的方式退出。

从美国等成熟市场来看,S基金已经成为行业退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通过被投项目IPO退出的约占12%,而通过份额转让退出的约占20%。因此,为丰富投资退出渠道。前海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在前海依法合规建设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探索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跨境转让。

但需要承认的是,S基金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S基金雷声大、雨点小,原因是S基金的核心逻辑是打大折扣+拿优质资产,在定价上S基金代表的新LP与老LP的利益冲突很难解决,优质资产也很难在外部循环。除非强势GP主导+政府基金参与,S基金能发挥的空间才够。”青松基金合伙人告诉记者。

2023年6月8日,大湾区首个S基金联盟也在深圳成立。在今年深圳市两会,中国资本市场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金立扬建议尽快在深圳启动创投基金份额转让,“国内北京、上海、浙江、广州等地均以地方股权交易中心为依托,开展了创投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建议尽快推动深圳前海股交中心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本地的创投份额转让平台。”

虽然S基金在中国还是个“新事物”,但也为“退出难”私募股权机构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路径。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