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继续火爆”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李树超 张玲2024-01-14 13:52

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张玲

作为2024年开年的投资热词,“红利策略”备受市场关注。不仅基金业绩表现亮眼,也持续受到资金青睐,引发各家基金公司密集布局,红利策略基金在2023年以来申报数和成立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红利策略具有较强防御属性,当前高分红、高股息板块的抗跌效应有望延续,看好红利策略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不过,普通投资者投资该类产品,还需要匹配自身风险收益特征,了解相关策略及收益特点,才能更好分享到产品的“红利”。

申报数、成立数均创新高

开年以来,高股息板块持续火热,多只红利策略基金表现亮眼。Wind 数据显示,截至1月12日,目前全市场117只红利策略基金(合并份额,且剔除联接基金,下同),超四成年内获正收益。

拉长时间到2023年至今,已有金鹰红利价值收益率超20%,多只主、被动基金收益率达到10%以上,呈现了较好的超额收益。

在良好的市场表现和投资需求下,各家公募也在密集布局红利策略基金。从申报情况来看,仅2023年以来就有52只红利策略产品申报,创下历史新高。

基金成立情况方面,近一个月以来,博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发起式、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等6只红利主题基金相继成立。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汇添富中证红利ETF发起式联接也正在发行中。

拉长时间来看,自首只红利策略基金成立以来,该类产品历年成立数呈震荡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共有17只红利策略产品成立,创下历年新高。

谈及各家公募争相布局该类产品,汇添富基金经理孙浩表示,红利策略产品的优异表现是该类产品火热最直接的原因。另外,基于当下宏观经济弱复苏和低利率的环境,红利类策略以其高股息特征表现出高确定性和高性价比,这是当下投资者更想去追求的投资目标,符合市场需求,从而促使公募基金积极布局此类产品。

华泰柏瑞基金经理李茜也表示,各家公募公司为了更好满足投资者的配置需求,纷纷在该方向进行布局。

李茜分析,近一年来,受到海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市场的风险偏好出现急剧下降,全球投资者在价值风格投资偏好优于成长。在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环境下,高股息板块阶段表现相对占优,红利策略具有较强防御属性的重要优势更加凸显,持续成为市场焦点和资金追逐的方向。

抗跌性有望延续

投资者应理性投资

对于当前高分红、高股息板块的抗跌效应是否有望延续,多位业内人士持肯定态度,并看好红利策略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永赢基金基金经理许拓认为,过往历史数据分析看,股息策略从长期角度看是有良好回报的,且回报具备持续性,但是过往经济的快速增长叠加资本市场机会较多,股息策略面临较大的机会成本。往后看,股息策略由于其底层逻辑的自洽性,仍然有望取得合理回报,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基金经理助理金达莱也表示,近期临近年关,市场风险偏好走低,在核心资产和成长股均表现不佳的情况下,高股息策略呈现出相对优势。若地产等中长期经济风险没有得到稳妥解决的话,受益利率中枢下行的高股息策略在2024年或依然会有一定表现,是需要关注的主线之一。

孙浩也总结道,中长期来看,红利类策略仍有望表现出较好的投资价值,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从宏观视角看,近几年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增速换挡,市场整体定价逻辑从“增长率”向“股息率”转变。二是从资金视角看,当下货币环境整体宽松,未来或将延续,无风险利率进入下行通道,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策略在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和相对性价比提升。三是从公司视角看,在明确的政策导向下,A股未来分红水平会持续提高,由红利带来的收益增厚也会使得投资者更加青睐此类品种。

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红利策略产品仍需保持理性。

李茜表示,虽然红利资产作为低估值高股息类资产,具有较强的防御属性,但仍然是权益类基金,投资者在投资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其风险收益水平;其次做好组合规划,不宜布局过于集中。

金达莱也坦言,由于高股息策略具有防御属性,一旦市场转暖,高股息策略或也会迎来回调风险,并且随着股价的上涨,股息率的相对优势也会减弱,由此指望高股息策略通过股价大幅上行来实现收益的预期或也不太现实。同时,尽管红利主题基金的配置机会或可期,但是不同产品的红利界定、标的范围等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对于普通投资者在匹配自身风险收益特征后,还需要了解相关产品的策略及收益特点,选择适配的产品争取分享‘红利’。”金达莱称。

孙浩也表示,选择红利策略基金,首先要明确是想投资主动型还是被动型基金,被动型也就是指数基金,对于指数基金而言,需要关注它跟踪的标的指数,市场上的红利类指数已经比较丰富了,有很纯粹的单一红利因子指数基金,像中证红利,也有“红利+”类的指数基金,像红利低波、红利质量等等,选择红利指数基金,需要充分辨析其跟踪指数之间的差异。

“另外,现在一些红利类基金也会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分红条款,投资到这样的红利类基金中,就可以拿到定期的分红,提高投资体验,投资者对于这方面也可以多多关注。”孙浩称。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责任编辑: 吴晓辉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