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卿子秀
2023年,权益市场的“跌宕起伏”,也影响了与其唇齿相依的投连险。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指数型、激进型、混合型账户普遍延续亏损,多个账户亏损超过10%。与此同时,货币型、类固定收益型等账户亏损则相对较少,多数仍保持正收益。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对于投连险投保仍趋谨慎。
■ 记者 吉雪娇
各月收益“跌多涨少”
受权益市场震荡调整影响,2023年,投连险整体表现较为平淡,各月收益“跌多涨少”。
华宝证券数据显示,2023年1月,投连险平均收益达2.93%,多个账户收益超5%。不过,这样的“升势”未能持续,随后的2月、3月、4月、5月,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分别为-0.5%、-0.38%、-0.47%、-1.64%。
直到6月、7月,随着权益市场反弹,投连险账户再次重返“升势”,单月平均收益分别为0.75%、0.45%。随后再度转跌,8月、9月、10月、11月、12月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分别为-2.11%、-0.82%、-1.33%、0.13%、-0.83%。
在此情况下,指数型、激进型、混合型等多类投连险账户年内回报率进一步回撤,多个账户亏损超过10%。如46个激进型账户中,2023年仅1个账户为正收益,为4.87%;同时45个账户出现亏损,最高为-24.87%;68个混合型账户中,亦有63个账户出现亏损,亏损幅度在0.1%-21.24%;此外,6个指数型账户则“全军覆没”,亏损幅度在2.87%-19.53%。
与此同时,货币型、类固定收益型、增强债券型、全债型账户亏损账户则相对较少,多数账户2023年保持正收益。
其中,26个类固定收益型账户中,22个账户取得正收益,正收益账户2023年回报率为0.22%-4.78%;40个货币型账户中,39个账户取得正收益,正收益账户回报率为0.54%-4.50%;16个增强债券型账户中,12个账户取得正收益,正收益账户回报率为0.56%-2.89%;15个全债型账户中,11个账户取得正收益,正收益账户回报率为0.08%-3.86%。
消费者投保趋谨慎
收益波动下,近年来,消费者对于投连险投保趋于谨慎。
2021年,人身险公司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同比增长46.93%,达695亿元,表现突出。但这样的“高光时刻”未能持续。受收益波动影响,2022年以来,投连险投保热度整体有所下降。2022年,人身险公司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200亿元,同比下降65.34%。
2023年,投连险保费再次下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人身险公司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仅129亿元,较2022年同期210亿元同比下降38.57%。
“由于与权益市场表现呈现很强的正相关性,投连险投资收益波动性远高于万能险、年金险等保险产品,可能享有较高回报的同时,也需承担一定的风险。而经济周期、政策调整、资本市场波动等均会带动投连账户净值的涨跌。”业内人士指出。
在此情况下,投连险更适合于经济收入水平较高,以投资为主,保障为辅,并追求资金高收益同时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激进型投保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保者,则需结合自身情况,不宜盲目投保。
酌情考虑风险等因素
2024年,投连险能否重回升势?在分析人士看来,其主要仍取决于权益市场走势。
同时,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投连险未来亦有一定发展空间。不过,由于投连险收益率不如从前,分化趋势明显,意味着消费者更需要酌情考虑风险等因素。
对于投保人而言,在购买投连险前,应根据自身的理财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账户,同时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和产品说明书,确保清楚各项费用的收取情况。而在购买投连险后,应充分关注投资账户的状况,并根据权益市场表现,及时转换不同的账户配置。
此外,“降息”浪潮下,消费者对稳健型产品的追求更胜以往。2023年二季度以来,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预期,进一步释放了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随着预定利率3.5%产品退场,人身险开启产品定价利率新周期,保险机构纷纷完成“换挡”,预定利率 3%的普通型寿险、预定利率2.5%的分红险、保证利率2%的万能险成为主流产品。
国信证券报告指出,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提升,储蓄型保险在“稳收益、长久期、可避税”等方面仍具有绝对优势,因此未来此类产品仍有较多需求释放的空间。
在分析人士看来,低利率环境下,储蓄型保险优势依旧突出。“预计定期存款利率调整后,对年金、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业务提振力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