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出海”各显神通 中国产业布局全球市场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柴刘斌 李兴彩2024-01-05 08:47

郭晨凯 制图

本轮“出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众多上市公司在投资目的地上有了更多选择。建设生产基地、新建产能项目等投资倾向于选择墨西哥、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地,而此前为获取技术的投资多集中在欧美等地。

2024年开年伊始,上市公司“出海”投资或并购的势头可谓方兴未艾。

1月3日,爱柯迪、荣盛石化、芯碁微装等三家公司同时公告了海外投资事项。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10月至今,短短三个多月,已有4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海外投资的公告,涉及汽车零部件、半导体、通用设备、电池等多个行业,足迹遍布欧洲、中东、东南亚、北美洲等地区。从投资方式看,多数公司通过增资海外子公司、收购海外公司股权和投资海外项目实现“出海”。

“简单比较可见,这一轮‘出海潮’,与2016年前后上市公司扎堆海外并购大有不同。从技术引进发展到技术输出,是中国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体现。”硅谷天堂董事长鲍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如此分析。

当前,越来越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带着技术主动出海开拓市场,它们在投资所在地的本地化拓展,不仅助力其完成国际化进程,而且还带动中国产业逐步布局全球市场,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出海”有新意

新年伊始,上市公司就已按捺不住“出海”的心。

1月3日,荣盛石化公告称,公司与沙特阿美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正在讨论公司拟收购沙特阿美朱拜勒炼化公司的50%股权,并拟通过扩建增加产能,提高产品灵活性、复杂度和质量。同时,双方也正在讨论沙特阿美对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不超过50%股权的潜在收购,并联合开发中金石化现有装置升级扩建、开发新建下游荣盛新材料(舟山)项目。据了解,荣盛新材料(舟山)项目总投资额为675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及银行借款。公司表示,该项目是为了进一步延伸高端化工产业链,提高国内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的生产能力。

就在同一天,爱柯迪、芯碁微装也披露了对外投资的公告,显示出上市公司“出海”趋势越发明显。

这轮“出海潮”有何新意?

记者梳理2023年10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出海”投资的案例发现,这些公司主要通过增资海外子公司、收购海外公司股权和投资海外项目实现“出海”。公司投资目的大都集中在补充公司生产线、扩大海外市场、借力海外品牌发展等。除了以往热门的欧美地区,这轮公司投资触角还伸到了中东、东南亚、北美洲等多个地区。

与7年前那波海外并购潮动辄斥资百亿元不同,现在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愈发务实。从投资资金来看,投资金额既有6.4亿美元的大手笔,也有200万美元的精打细算投资。同时,从披露的资金来源看,大部分公司采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此外,亦有公司使用超募资金进行投资,例如福赛科技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增资子公司,通过该子公司进行海外投资,建设新项目。

通过购买股权投资海外,实现经营业务拓展、延伸产业链,成为许多公司的“共同追求”。比如,瞄准ESG大趋势下商用制冷行业冷媒转型的海尔智家,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以约6.4 亿美元现金收购Carrier Global Corporation(开利集团)旗下的商用制冷业务,收购 Carrier Refrigeration Benelux B.V.100%股权及相关资产。

海尔智家表示,此次交易将打造海尔智家的商用制冷平台,促进“大冷链战略”实施,拓展增长空间,同时进一步拓展公司在欧洲业务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提升竞争力。

跟着产业跑 “在地化”发展大有可为

纵观本轮“出海”的案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与以往热衷欧美不同,众多公司在投资目的地上有了更多选择。

从行业、出海目的地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建设生产基地、新建产能项目等投资倾向于选择墨西哥、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地,而此前为获取技术的投资多集中在欧美等地。

例如,在披露“出海”项目的5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中,福赛科技拟通过增资子公司墨西哥福赛3000万美元,建设汽车内饰件建设项目。嵘泰股份全资子公司嵘泰压铸拟以自有资金或者自筹资金向下属公司莱昂嵘泰增资4970万美元,用以扩大莱昂嵘泰汽车精密压铸件的生产规模。而瑞玛精密则为加快推进在汽车空气悬架领域的战略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以现金3998万元购买香港大言持有的英国公司普拉尼德19.99%股权。

上市公司为什么开始青睐墨西哥及东南亚地区?

对此,某上市公司高管表示,由于国内产能过剩、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变化,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相关产业的公司向马来西亚、墨西哥、泰国等产业集聚区聚拢,以此输出产能、获取海外客户订单。

A股公司纷纷“出海”,会不会影响国内的公司及产业发展?

对此,有资本市场人士表示,A股公司“出海”利大于弊。一方面,在跟随产业链、供应链的迁移中,中国公司将完成产能及技术的输出,而且从在地化的生产、销售发展中,完成从产品全球化到企业生产全球化的进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更多产业公司出海走向“在地化”发展,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以永泰能源为例,公司表示,为加快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发展步伐,提升公司在全钒液流电池市场的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公司所属控股公司新加坡德泰储能以700万美元收购和认购Vnergy合计70%股权。据了解,Vnergy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科技初创公司。

事实上,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的PC、家电类公司,已经完成了从产品的全球进化到企业生产全球化的跃升,并带动产业进入全球第一梯队。比如,TCL集团在墨西哥等地布局了生产基地,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体系,也带动中国家电产业站上全球舞台。

鼓励真实投资 助力企业发展

展望2024年,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从国内产能输出角度,还是从国际贸易格局带动产业链重构角度,A股海外投资都有望持续升温。

不过,与2016年那一轮出海不同的是,企业投资更务实,不再追求大金额、多元化并购,更多围绕自己主业相关技术和市场来展开。例如,厦钨新能为支持法国年产4万吨三元材料项目,满足海外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欧洲厦钨新能增资其控股孙公司法国厦钨新能约1.2亿欧元。

招商宏观研报认为,当前国内企业跨境投资,更看重多地区布局,努力提高供应链产业链弹性,应对全球随时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风险。

有上市公司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出海是公司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途径之一。

记者统计发现,2023年10月以来的上市公司海外投资,大多数是通过海外子公司进行投资活动。

对此,美森集团CEO赵清对记者表示,当前相关部门对海外投资收购依然采取审核制度,只要确认投资事项是真实的,外汇额度基本没有问题。

此外,部分公司采用通过其香港子公司出资的方案,这些公司包括铭利达、赛轮轮胎、炬光科技、麦格米特和中望软件等。

对此,有投行人士表示,如果内地公司到香港去投资,就属于ODI(境外直接投资),需经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审批,在被批准的投资总额内都能换汇。同时,如果公司经常有贸易业务,能够出具相关的真实性文件,也能出海投资。

该相关人士认为,尽管企业出海是助力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在鼓励之外也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严格进行出境资金、投资真实性等的审核,以维护上市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助力上市公司和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