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业务再敲合规警钟
来源:中国经营报2023-12-25 13:30

保险资金投资信托产品的合规性问题正在成为监管处罚的重点领域之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的罚单信息显示,12月份以来,已有3家保险资管公司、1家信托公司因为信保合作业务相关违规问题被处罚。

某央企背景信托公司研究发展部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信保合作业务近几年一直保持在万亿级体量,逐步得到监管重视,很多信保合作都是由保险机构指定资产和资金,信托公司主要提供受托服务,其中可能暗藏一些不规范之处。

通道业务违规是处罚重点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3)》,截至2022年年末,保险资金投资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为1.34万亿元,信托计划依然为险资配置的第一大类非标金融产品。

随着保险资管规模的壮大,其暗藏的风险也在不断显现。从上述罚单信息来看,涉及的3家保险资管机构分别为光大永明资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永明资管”)、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资管”)、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资管”)。其中,光大永明资管被监管发现存在“信托投资投前风控不审慎”以及“投资非融资类集合信托不合规”两项违规;合众资管事涉“投资非主动管理的信托产品”;人保资管则存在“投资的信托计划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资金”。

被处罚的信托公司则为平安信托,其涉及的信保合作违规问题为“协助保险资金变相投资单一资金信托”。

处罚公告中,监管指出的“投资非主动管理的信托产品”“协助保险资金变相投资单一资金信托”两项违规问题均指向被明令禁止的信保合作通道业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信保合作集合信托计划的初期,还是以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为主,但随着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规模的攀升,整个行业产品发行压力加大,加之信托触及的资产质量难以匹配保险资金的要求,主动管理的合作模式逐渐减少。

值得关注的是,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除了面临合规性监管趋严之外,近两年还同时面临另外一个较大的挑战,即非标融资类业务大幅压降之下信保合作空间的受限。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融资类信托业务全年压降接近万亿元,达0.97万亿元;2021年年底,融资类信托规模降至3.58万亿元,比上年末压缩了1.28万亿元,降幅高达26.28%;截至2022年年末,融资类信托规模降至3.08万亿元,与2019年年末5.83万亿元的峰值相比已经压降近一半。

在此背景下,2020年开始,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的增速就已经开始下滑,2021年、2022年,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的规模则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增速相比2019年已下降了22.05个百分点;2021年年末,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规模为14119亿元,同比增速为-14.2%,首次出现下降;截至2022年年末,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规模为1.34万亿元,同比下降5.1%,较2020年峰值缩减3000亿元。

对于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规模的减少,某信托行业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因为非标融资类业务大幅压降,信保合作空间会受到明显限制;另一方面,近两年地产信托处于下行期,频频出现违约,地方融资平台也在压降融资成本,优质非标资产供给减少,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也更为谨慎。

“信保合作的非标投资主要集中在融资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方面,在监管压降信托非标融资规模的背景下,该类业务的规模将受制于信托公司的供给被动收缩,逐渐被其他非标资产替代,这些非标资产主要为股权投资、保险资管公司债权计划、不动产REITS,以及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行业资深投资专家鲁晓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拓展权益投资类合作

那么,在双重压力之下,信保合作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呢?

上述信托行业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的信保合作,一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在有限的非标融资类业务空间内,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为保险提供优质非标资产;另一方面,目前股权投资已成为信托业非标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权益投资也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未来信托公司与保险资金可以探索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领域的合作。

华润信托董事长刘小腊此前也撰文表示,随着传统的偏平台服务性质的合作模式的空间日益压缩,基于资金风险收益偏好的不同,信托公司与保险资金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领域的合作是值得探索的。

“无论是单一项目的股权投资,还是针对某特定领域的专项基金,信托公司可以发起产品、设立基金,作为基金管理人或者资产管理人,发挥主动管理优势,缓释项目风险;也可以通过结构化设计,提供劣后级资金,保险资金作为优先级资金参与其中,既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同时也提升了预期收益。”刘小腊称。

“随着资管新规和信托产品新业务分类政策的深入推进,原信保机构在融资类信托领域的业务合作逻辑也将发生变化,在未来新的资产管理信托中,信托公司需坚守受托人定位,根据保险资金的委托要求、站在保险资金利益的角度开展资产管理活动,包括投资非标债权类资产。”鲁晓岳建议。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