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DC出海,又一款,超百亿元!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张雪2023-12-22 07:41
(原标题:出海,又一款,超百亿元!)

热门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领域又迎来一项出海交易。

12月20日,翰森制药与葛兰素史克(GSK)共同宣布,双方就翰森制药自主研发的ADC新药HS-20093达成相关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翰森制药将获得1.85亿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多15.25亿美元的成功里程碑付款,合作总金额超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1.4亿元)。葛兰素史克计划于2024年在中国境外开展HS-20093Ⅰ期临床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翰森制药与GSK的第一笔ADC交易。

10月20日,翰森制药就另一款ADC药物HS-20089与GSK达成相关独家许可协议。根据许可协议并按照其中的条款及条件,翰森制药将获得8500万美元首付款,基于达成情况并有资格获得高达14.8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国产ADC走向国际

近年来,ADC在肺癌领域蓬勃发展,并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

今年举办的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等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多个肿瘤学会议上,都有诸多ADC药物重磅研究成果公布,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有行业人士对记者介绍,ADC因其要素较多,其药物开发更多是一种偏技术的研发,而不是靶点或机制的创新。ADC领域有较大空间进行组合创新,而组合创新更讲求效率和化药能力。中国因其产业链完整,工程师人数众多,使得国内生物医药公司有了迅速跟进相关管线的能力。

面对ADC的巨大商业价值,全球药企正虎视眈眈,渴望从中分一杯羹。辉瑞、默沙东、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百欧恩泰等知名跨国药企都竞相开始“引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得益于ADC的东风,凭借全球领先的研发速度和数量,出海数量倍增。继PD-1为代表的国产创新药之后,国产ADC正在集体走向国际市场。主角既有映恩生物、礼新医药、百力司康这样的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也有石药集团、翰森制药这样的大药企。

就在近日,百利天恒宣布,将EGFR/HER3 ADC新药BL-B01D1的中国以外全球权益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BMS),后者支付8亿美元预付款、5亿美元近期或有付款,以及71亿美元里程碑金额,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BL-B01D1是首款成功出海的双抗ADC新药,而此次交易的首付款则刷新了近年来跨境BD(商务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首付”纪录。

国产ADC药物研发进入爆发期

ADC产品靶点选择越发多样,双抗ADC也在逐渐展开探索;细胞毒素选择趋于多样,连接子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ADC这个细分赛道也被行业人士评价为“与国外医药行业差异最小的赛道”。

随着药企三季报陆续披露,全球ADC药物销售总额近80亿美元。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ADC药物共计15款,其中7款产品已在我国上市,包括4款实体瘤和3款血液瘤。其中,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是国内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上市的国产ADC。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还有超过40款ADC进入临床阶段,处于Ⅲ期阶段的ADC候选药物近10款,预计国内在未来2—3年内即将迎来ADC药物的爆发期。目前已进入Ⅲ期的企业有:恒瑞医药、东耀药业、百奥泰、科伦博泰、信达生物、华东医药、复星医药、美雅珂生物、新码生物等。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