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间要闻:万亿特别国债“点燃”股市 资金青睐这些行业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3-10-25 09:44

万亿特别国债“点燃”股市

10月24日晚间,新华社消息称,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此次增发特别国债的目的是,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万亿特别国债预期兑现引发股票市场投资者高度关注。财政政策加力,万亿特别国债将提振经济基本面,对于投资者信心的提振能起到显著作用。24日晚间,富时A50中国指数期货大涨近2%,美中概股集体走高,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近4%。

25日早盘沪指高开0.82%,深成指高开0.95%,创业板指高开0.51%,水利、地下管廊、建筑材料等板块指数涨幅居前。

第二批科创板100ETF正式获批 巨无霸入局

证监会官网显示,第二批科创板100ETF正式获批,华泰柏瑞、华夏、易方达入局。华泰柏瑞基金手握A股市场首只规模超过千亿的权益ETF,目前沪深300ETF管理规模为1169亿元;华夏基金是市场最大规模科创50ETF的管理人,管理规模904亿;易方达基金管理着市场最大规模的创业板ETF,管理规模为392亿。

并购重组助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实现“强身健体”,提升上市公司质量。2022年以来,沪市共披露重组方案85单,实施完成重组61单,交易金额3310亿元。与披露重组方案前相比,上述完成重组的公司中,有42家市值有明显提升,其中25家位列百亿市值行列,1家千亿以上市值;有40家公司重组完成当年(2023年上半年完成的以半年度数据计,下同)的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平均增幅达35%,32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平均增幅达91%。

一方面,央企、地方国企集团专业化、产业化重组整合提速,持续涌现了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的大体量重组交易;另一方面,更多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夯实转型实效和发展质量。

“高分红高回报”已成沪市公司标签

沪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逐年提高,已由2017年度的8958亿元增长至2022年度的1.71万亿元,5年接近翻番。2022年沪市公司现金分红同比增长12%,有1528家公司进行派现,其中7成以上的分红比例超过30%,整体派现比例超过近40%,市场当年的整体股息率达到3.07%。

2023年半年度,沪市公司分红热情仍然不减。77家沪市公司推出半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合计派现1848亿元。

机构资金涌入创业板核心ETF

近期,创业板两只核心ETF获得大量资金涌入,基金份额单周均增长超7亿份。按照成交均价计算,近一周至10月13日,有14.77亿元资金流入易方达创业板ETF,有7.01亿元流入华安创业板50ETF。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份额快速增长预示着,机构投资者看好市场投资机遇。盈利方面,创业板指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达到17.32%,对2023年、2024年增速的一致预期还将提升;估值方面,创业板指当前PE为29倍左右,位于近十年来底部区域。

公募布局北交所产品热情高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布局了北交所主题基金、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ETF等。积极扩大已有权益基金投资北交所的范围,布局专业投资北交所的新产品也成为下一阶段公募基金的目标。

机构认为,引入多类资金进入北交所,有助于活跃北交所交投情绪,发挥价值发现功能。目前公募基金对北交所处于低配状态,后续参与力度还有待提升。而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更像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引导这些资金入市可以为北交所提供稳定的资金供应,减少市场的波动性。

多家深市先进制造企业三季报出炉 业绩持续增长

创业板已有近500家公司披露三季度报告或业绩预告,其中150余家为先进制造领域上市公司。以先导智能、中伟股份为代表的多家深市先进制造业企业在保持较高水平产品与技术同时,也展现出强劲的持续盈利能力。

具体来看,创业板公司先导智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1.86亿元,同比增长31.86%;实现归母净利润23.24亿元,同比增长39.54%;实现扣非净利润22.83亿元,同比增长40.93%。中伟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1.91亿元,同比增长17.52%;归母净利润13.87亿元,同比增长27.83%;扣非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增长44.24%。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