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倗国的发现看历史偶然性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余胜良2023-10-19 06:45

余胜良.jpg

【念念有余】

现在全民几乎都识字,都会拍照摄影,历史事件基本上都会被记载下来。

余胜良

我在深圳南山博物馆《晋国六百年》展览中,第一次看到一个叫“倗”的国家,如果不是倗国国君的墓地被发掘,如果青铜器上没有记载这个国家的名字,这个国家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留任何踪迹。

倗这个国家尽管是少数民族,但是被分封的位置很好,位于山西省南部的绛县,位于横水一带,距周朝核心城市洛阳,以及周的都城镐京都不远。有人推测,这个族群和西周关系好,跟着武王伐纣胜利后获封。但是史书从来没有记载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好像没出现过一样。

青铜器就有这样的优点,它们颜色可能有变化,当时样子基本上不会变,能保存很多年,这应该是当时统治者赋予青铜器神性的原因吧,后期记载文字的龟背、牛骨、竹简,都没有这么强韧。但是青铜器也有缺点,承载字数有限,所以即使筑了一个符号,一个文字,也能与众不同,那些有几十个字的,就会让青铜器身价倍增,可以当做历史证据。

在倗国墓件青铜器中发现了刻有“倗伯”和“倗伯乍毕姬宝旅鼎(盘、簋)”铭文,倗伯和他的妻子毕姬的墓葬都很豪华,后者的墓葬在某些规格上更高,通过这些不同寻常之处,学者推测毕姬的“姬”是周天子姓姬,毕姬应是周天子之女或至少是王族之女,下嫁倗伯,血统比倗伯高贵,毕姬墓中出土有周王室宰相送给她的青铜鼎,说明她身份不凡。

倗国墓出土了很多青铜器,风格和当时的主流文化相同。倗国所在的山西板块,有不少诸侯国,晋国自武公开始,大兴灭国之风,先后吞掉了霍、虢、虞、冀、黎等17个国家,都有据可查,但是倗国始终没有记载。幸亏倗国属于当时的主流文明体系,文字很容易破解,才能在近些年考古发掘后重见天日。

一个存在历史不短,青铜器铸造技术纯熟,和王族有通婚,位置也不算偏远的侯国,偏偏没有被历史记载,这就是历史的诡异之处,因为历史资料稀少,无法得知这个创立者是谁,最终是如何消失的,发生了什么大事件,现在人们了解这个国家,只能通过墓葬的规格、出土器物和文字倒推。

如果这个叫倗的侯国发生过希腊史诗那样波澜壮阔的故事,由于缺少记录,也跟没发生过区别不大,我们后人都无缘了解了。我们后人了解的,都是被幸存下来的文字记录下来的那些历史,殷墟出土的文字,也是非常重要的史料,但是内容太少,传世不易,比如妇好在甲骨文里提了2000多次,司马迁在《史记》中却没有提及。这说明历史记载断代了,和商有关的记载可能被刻意隐藏了,只剩下一些神话传说。我们熟知的武王伐纣,主要借助《封神榜》这样的故事传播下来。

历史传播大多要借助文学作品,比如国人对三国历史了解得相对比较多,三国时期故事精彩,谋士和武将能人辈出,《三国演义》功不可没,其他时代可能也有类似的故事人物,但是缺少传神作品。

我们会发现,早期历史大多是以神话故事的方式流传,主要是文字记载比较少,文字或者还没创造出来,掌握文字的人都比较少,要靠口口相传,精彩的故事才能传播开来,传播留世的只剩下神话。

因为文字记载少,难免没有被记载,或者虽然记载下来,但因为种种原因被篡改、销毁的情况,史官才能记载历史,官方高度垄断话语权。朝代更迭,还会审查前朝历史记载。还有一些记载比较少,成为孤本,出现意外也容易消失。

但是越往后,随着读书人越来越多,事件亲历者有能力将事情记载成为文字,一些知名人物、事件越来越容易传播下去。现在全民几乎都识字,都会拍照摄影,历史事件基本上都会被记载下来。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