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111期康弘药业:25年来专注三大领域,正向阿尔兹海默症发起挑战

选择临床最需要的方向,康弘药业聚焦在眼科、脑科、肿瘤等领域,公司上市的12个药品全部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11个为独家产品、7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近日,证券时报高质量采访团走进康弘药业,证券时报社副总编辑王冰洋与康弘药业董事长柯尊洪、以及常务副总裁柯潇面对面。

第111期

康弘药业:25年来专注三大领域,正向阿尔兹海默症发起挑战

选择临床最需要的方向,康弘药业聚焦在眼科、脑科、肿瘤等领域,公司上市的12个药品全部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11个为独家产品、7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近日,证券时报高质量采访团走进康弘药业,证券时报社副总编辑王冰洋与康弘药业董事长柯尊洪、以及常务副总裁柯潇面对面。

聚焦三大领域

王冰洋:除了眼科外,公司还涉足了脑科、肿瘤相关的领域,请您介绍一下,公司在这方面的产品开发和研究进展情况?

柯潇:我们公司,除了眼科之外,我们在其它领域的一些产品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在中枢神经领域,除了已经上市的一些西药的仿制药外,还有我们的中成药舒肝解郁胶囊,它是中国上市的第一个在说明书上批了说可以治疗中轻度抑郁症的中成药。同样是在中枢神经领域,我们还有一个产品正在开发中,用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不过,从已上市的品种来看,康弘的品种数量实际上并不多,一共上市的药品品种有12个,还有一个医疗器械产品。这12个品种都在医保目录里边,有七个品种是在基药目录里边,医疗器械产品也是在眼科,是治疗青光眼的。

王冰洋:未来公司在医药领域有什么发展的规划?另外,在新药研究领域,都选准了哪些重点方向?

柯潇:就发展方向来看,我们现在治疗领域还是比较聚焦的,主要是在眼科、脑科,还有肿瘤等领域,比较集中的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工作,短期的很多规划,其实还是围绕康柏西普本身来开展。比如说大家比较关注的海外Ⅲ期临床试验情况,第一个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做完,估计就要到2021年、2022年的样子,另外三个适应症在海外的临床试验,我们后续也会陆续展开,所以这个方向基本上最近3到5年最大的投资方向了。另外在脑科领域,我们有个中药是在往阿尔兹海默症这个方向在展开,现在已经进入了临床阶段。

王冰洋:您对近两年我国的医疗改革怎么看?对我们企业有哪些影响?怎么应对?

柯潇:我们认为,现在的政策调整,应该说是对整个行业来讲,都是影响非常深远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可以预见的,以后的市场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我们认为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所以对于康弘来讲,我们在其中能够做的就是加快推进我们的国际化步伐,加快走向国际市场去占领另外那90%的市场,我们觉得是我们康弘的当务之急。另外,我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加快我们新的产品的研发,来更积极地适应新的环境。

王冰洋:质量是药企的生命线,公众对药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公司在药品安全领域有什么样的理念,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柯潇:药品安全问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质量的理念应该是深入人心的。对康弘来讲,我们相信质量源于设计,质量源于控制,质量源于创新,这是康弘的质量文化。而每一个康弘人都是以质量为生命的,在开展他们的研发工作,开展他们的生产和流通的工作。康弘有着非常有历史的质量文化,在1998年时,康弘就获得了GMP证书,是当时的国家药监局成立之后发出的第一张GMP证书,A0001号,这是康弘人对质量重视的历史的一个见证,到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体系。比如整个康弘生物,它是符合cGMP条件的工厂,同时也获得了欧盟的QP认证。

已奠定走出去良好基础

王冰洋:我们知道,刚才您也提到了,我们现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临床研究,也有望在国际市场寻机上市,您怎样看待将来我们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或者说打算如何去拓展国际市场?

 柯潇:其实在药品这个行业,国际市场是非常大的,就宏观来讲,整个中国的医药市场可能只占全世界的5%到10%。这也是为什么说我们希望能够快速地进入海外的市场,也就是说一旦你获得海外的准入,实际上是获得了同一个分子另外的90%的市场空间。在我们眼底抗新生血管这个领域,整个海外的市场,目前大概是100亿美元的规模,它还在继续增长,这也是为什么董事长看到这个方向过后,这么舍得进行研发上面的投入,这个是我们对市场的一种看法。

另外,对于海外的市场怎么去拓展?实际上这个工作潜移默化的已经陆续在开展,我举个例子,像在海外很多学术性的会议上,我们是不断地把康柏西普的临床研究的数据,在海外的大会上进行发表,包括像美国的眼科年会,视网膜专家协会的年会等等,海外专家实际上对康柏西普并不陌生,他们至少有十年的时间是不断地在关注我们的消息。另外一个,虽然说我们现在讲的是海外多中心临床实验,但是实际上这个过程是我们海外联合全世界的眼科专家,应该说会通过这个实验对你的产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对它的特点、对它怎么使用、对它的安全性各方面,他们都会有亲身的感受。

其实已经是为这个产品走出去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我们是这样看待这个过程的,所以当我们有一天完成海外的注册,开始商业化的时候,很多事情应该说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情况,另外,作为一家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在生命科学这个领域,你要完全的说自己一个人去完成所有的工作,当然是可行的,但是并不见得对企业和这个产品来说是最好的一种选择,我们现在也是在积极地挑选,在海外市场商业化的合作伙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恰当的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全世界的市场,来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

王冰洋:据了解,朗沐我们一共投资了十几个亿,并且进行了近十年的研发,是这样吗?

柯潇:我很坦诚地说,10亿这个界线其实可能只是按康柏西普第一个适应症获得批准那个时间来算的,也即2013年的时候,差不多是十个亿。但当时只是一个适应症。

其实到今天为止,包括我们在全球开展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仍然是它的研发过程,还在继续投入,而且还是巨大的,比如说我们已经获得批准同意在30多个国家,准备启动300多个全球中心。第一个适应症wAMD,签给CRO公司的合同就是2.28亿美元,还有几个适应症,下一步都将陆续展开。

另外,为了保证康柏西普在全球上市以后的生产供应,我们在北京亦庄又建了一个生物公司,Ⅰ期投资就是十几个亿。其实这些应该说都是康柏西普整个研发的耗费,所以说远不是十几个亿的概念。

王冰洋:目前康柏西普在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国际临床的进展情况如何?

柯潇:目前,不管是国内的临床实验,还是国际的Ⅲ期临床实验,总体上进展都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