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之初,北京银行依靠体制机制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将一个松散的联盟改造成一级法人治理机制;此后,在探索公司治理的道路上,北京银行经过“更名、引资、改制、上市”,成为首批登陆资本市场的城商行。22年过去,北京银行探索前行的脚步还在迈进。
城市商业银行源于城市信用合作社,伴随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成长。北京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中的重要一员,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商行发展大潮中最典型的一个样本。
成立之初,北京银行依靠体制机制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将一个松散的联盟改造成一级法人治理机制;此后,在探索公司治理的道路上,北京银行经过“更名、引资、改制、上市”,成为首批登陆资本市场的城商行。22年过去,北京银行探索前行的脚步还在迈进。
日前,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北京银行。证券时报社领导宫云涛对话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宁,共同探讨北京银行发展历程和未来空间。
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表示,北京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发的历史大潮。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基本任务,站在全新起点,为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精品上市银行的战略目标继续努力。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
“立足北京”是最大的优势,政府起关键作用
证券时报记者:北京银行的发展,可以说跟改革开放一路相伴,你们也是区域银行借助资本市场跨越性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本。现在回过头来看,能够从当初几十家信用社合并的家底,最终发展成目前这样一个2.5万亿规模的银行,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张东宁: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起来,北京银行22年来的创新发展,归功于六个方面的因素。第一,面对90家信用社各自独立、人心涣散的局面,北京银行坚持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在战略上把关定向;其次,北京银行抓住了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关键节点,落实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同志“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相继实现了成功更名、引入外资、走出区域、发行上市、综合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突破;第三,北京银行在成立之初,提出“要把一个现代化的银行带入21世纪”,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的五年发展规划,目前已进入了“五五规划”实施阶段;第四,在中关村信用社的风险案件暴露后,全行员工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10年完全用税后利润化解核销了高达67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第五,并明确提出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融入市场竞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第六,真正把员工和客户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