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瀚蓝环境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集中分布着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理等固废处理项目。依靠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的探索,瀚蓝不仅化解了让环保企业头疼的“邻避效应”,也实现了固废处理效益最大化,而“瀚蓝模式”也逐渐成为瀚蓝环境重要标签。
证券时报记者 吴志
在瀚蓝环境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集中分布着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固废处理项目。
园区树木密布,正中央是一个环保公园;两座按照碳分子结构设计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颇具科幻色彩;就连两根高大的烟囱造型也颇为独特,并涂着亮眼的蓝色。
这个花园式集约化的固废处理环保项目,正是瀚蓝环境精心打造的一个样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取经者。
依靠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的探索,瀚蓝环境不仅化解了让环保企业头疼的“邻避效应”,也实现了固废处理的效益最大化,而“瀚蓝模式”也逐渐成为瀚蓝环境的重要标签。近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报道团来到瀚蓝环境,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对话公司总裁金铎,了解瀚蓝环境的”环保生意经”。
采访: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图左) 嘉宾:瀚蓝环境总裁金铎
稳定发展离不开股东支持
周一:瀚蓝环境从当初一家区域性的以供水为主的上市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全国性的环保行业领先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了哪些关键点?
金铎:有几个方面我觉得很重要。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第一个就是我们和股东的关系。瀚蓝今天的发展,确实离不开股东的支持,特别是瀚蓝一直以来做得非常好的就是我们和股东之间“一臂之距”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