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44期兖州煤业去年营收千亿行业第二,董事长直言与同行相比有三大优势

“与同行相比,兖州煤业有安全高效的煤炭开采核心技术;有煤气化、煤液化的核心技术;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统筹的发展路径。”兖州煤业董事长李希勇直言,兖州煤业在开采技术、转化技术、市场空间三方面拥有比较优势,这也是企业充满自信关键所在。

第44期

兖州煤业去年营收千亿行业第二,董事长直言与同行相比有三大优势

“与同行相比,兖州煤业有安全高效的煤炭开采核心技术;有煤气化、煤液化的核心技术;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统筹的发展路径。”兖州煤业董事长李希勇直言,兖州煤业在开采技术、转化技术、市场空间三方面拥有比较优势,这也是企业充满自信关键所在。

李希勇:兖州煤业作为煤炭、煤化工公司,属于传统的能源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比较大,紧迫性强。

新旧动能转换中,要把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把传统动能转化成新动能,首先要实现煤炭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兖州煤业的开采技术是全球领先的,尤其在井工矿方面,现在投产使用的8.2米一次采全高综采支架设备在全球是生产能力最大、开采效率最高的。一个采煤工作面年产量1500万吨,整个装备效率水平全球首位。环境保护方面,兖州煤业的绿色开采走在了行业前列,达到了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

其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兖州煤业立足于把传统的煤炭能源变成绿色的清洁高效能源,研发清洁煤和环保炉具。后端排放物控制方面,兖州煤业通过系统研究,引进千人专家团队,共同研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蓝天工程”,将煤炭燃烧效率提高15%到30%,从源头方来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契合国家的“蓝天保卫战”工作。针对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通过技术实现大幅下降,达到超低排放的标准,最终目标是达到天然气的排放标准。

再次,在煤炭高端转化方面,兖州煤业立足于把煤炭由燃料转化为高端化工原料,公司在煤液化、煤气化、煤质甲醇方面的技术行业领先。兖州煤业已经投产运营的90万吨一期的煤炭液化,也就是煤制甲醇装置,实现国内首创。同时,在上海有一个国家级平台在研发煤炭的液化和其他高端化工产品。气化炉方面,兖州煤业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气化炉每天处理煤量3000吨,是全国最大的气化炉。目前,公司又承接了科技部日处理煤4000吨的高效气化炉项目。煤炭转化上,兖州煤业立足于远期化、高端化和终端化,最终向工程塑料和生活日用品延伸,进入千家万户,这也是公司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

第四,兖州煤业结合“一带一路”,将产能通过国际合作转移到国外。在澳大利亚控股年产8000万吨的上市公司,大部分煤炭产品销往亚太地区的日韩市场,把有效产能转移到国外市场。

作为能源供应商,兖州煤业一直在跟踪全球新兴战略能源的发展趋势,通过由传统能源切向清洁高效能源的转变,实施企业新旧动能转换。

王冰洋:兖州煤业目前及未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高质量发展?

李希勇:兖州煤业作为传统能源企业,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在煤炭的高效、绿色开采方面综合施策,即提高开采效率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产业化方面,兖州煤业由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一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二是煤炭的高端转化,煤化工大型化、高端化,终端化,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高端制造,兖州煤业已经进入高端煤机装备制造市场,形成较大规模,发展势头非常好。四是新型能源方面积极布局。最后是金融布局,围绕主业发展,实现产融结合,优势互补,来有效地推动主营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王冰洋:现在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对兖州煤业有什么影响?

李希勇:作为国有企业,兖州煤业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国家要打胜“蓝天保卫战”,作为国有企业不能只挣钱,只扩大规模,还要尽社会责任。兖州煤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要率先垂范,走在行业前列,积极主动作为,大幅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一是正在研究降低碳排放指标;二是生产企业的“三废”治理,要由现在的达标排放、减排,向零排放、无害化处理迈进。

兖州煤业制定了三年环保行动规划,预计投资20多亿人民币,实施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采用最前沿的技术,逐步向零排放、无害化处理迈进。

微信图片_2018073116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