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 投资者教育也需精准投放

2022-03-23 02:23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李颖超
证券时报网 李颖超 2022-03-23 02:23

证券时报记者 李颖超

在股市和债市调整之际,一向以“稳健”标签示众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了破净。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全市场28624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已达2263只,另有2143只产品徘徊在破净边缘。

在人们的印象中,保本、保收益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标签。不过,在资管新规发布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价格波动已开始反映到产品的净值走势上。

由此,在近期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客户投诉量也出现了明显上升。实际上,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受此前在银行购买金融产品获得预期收益的影响选择再度购买,但投资者本身对于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并不了解,过去的“刚兑”等理念仍然较深。

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有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选择集中发售权益产品,市场也积极认购。但在股市出现波动时,投资者立马转向固收类产品。在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理财产品盈亏情况与投资标的波动紧密相连,银行客户要接受净值的“大起大落”,确实还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

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起步阶段,投资者是不太可能一下子就摒弃保本、保收益的想法,对于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出现净值大幅波动的接受程度有限。

同时,年轻人、老年人等不同投资者常常对于自身的投资风险偏好存有不客观的认知,对于市场也缺少理性、正确的认识,难免出现对理财收益期待偏高的结果,风险承受能力与财富难以达到平衡。这也对银行在理财产品特点介绍与投前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年轻人的情况来看,多数年轻人在理财投资时善于参考别人的经验,多受社交圈影响,多方位、多平台获取信息。也有一些较为冒进的年轻投资者,抱有一夜暴富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银行等机构有效利用自己的多媒体平台,结合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平台与阅读习惯,进行投资者教育的“精准投放”。

既要提示谨防金融诈骗,又要呼吁投资者合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对于机构来说,在市场下行时期,需要持续进行投资者的安抚工作。在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更加注意政策变化,更加主动地了解理财产品,这也是进行投资者教育的绝佳良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